留学生文学欣赏课程教学要点

摘 要:随着留学生教育的深入,来华留学生的汉语水平越来越高,中国文学欣赏课程的设置与建设成为了传播中国文化、发扬中国特色精神必不可少的一环。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外国留学生的中国文学欣赏课程需要注意真情化、简约化和正确的价值观,避免应试教育压力下产生的填鸭式教学。

关键词:文学欣赏 中国文化

随着越来越多留学生来华学习、全球“汉语热”持续升温,留学生的汉语水平也越来越高,在语言能力提高之后,文学与文化课程的建设成为了留学生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中国文学拥有非常漫长的历史,在课程内容方面应避免一蹴而就的想法,选择少数经典篇目,以欣赏为主、学习为辅的准则来设置内容,而具体教学时,应注意文化背景不同产生的思維差异,尽量做到真情化、简约化,秉持正确的价值观,避免填鸭式教学。

一、真情化

文化背景不同,人们对文化符号的理解是截然不同的,比如关于“一夜白头”这个词语的理解,中国人会很自然地联想到伍子胥的故事、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的诗句等等,这是一种浪漫主义的文学手法,中国人会因为文化联想而产生审美感觉,但留学生只会单纯地从字面上去理解,从而觉得一夜之间头发都白了“实在是太可怕了”。所以留学生的文学欣赏教学不应拘泥于文化符号的传播,因为生硬地解释并不能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也无法让他们拥有和我们一样的审美体验。我们应抓住人类世界的共同特点“真情”来作为教学重点。以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为例,这是一篇特殊时代特殊环境下的文章,教师若醉心于历史背景的普及和作者生平的介绍,以为这就是传播中国文化,就实在是本末倒置。世间孩子与父母的感情是共通的,引导留学生欣赏本文一定要抓紧“父爱”、“亲情”,才能给学生以最深刻的印象。文章中有众多细节,比如父亲托人送“我”去车站、又踌躇再三还是决定自己陪“我”去;父亲上了火车后叮嘱茶房好好照顾“我”;还有父亲越过月台给“我”买橘子,做完后“心里很轻松似的”;以及我心里对父亲多此一举的嗤笑。这种种细节,不论是任何国家、任何时代,都在不停发生着,而外国留学生和他们的父母,肯定都有过许多类似的事情,被本文的生花妙笔呈现出来后,留学生也很容易就能体会这其中的细微感动。《背影》的篇幅较长,语言也有点半白话,较难理解,但我认为只要抓住这几个细节,然后指导学生领会并描述一下自己与父母发生的类似事件就已经达到教学目的。“奉亲至孝”本就是我中华民族灵魂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外国学生能通过文学阅读,理解并认同我们中华的价值观,正是留学生教育的最终目标。因此,在处理文学欣赏素材时,一定要抓住世所共通的“真情”这一切入点,令学生感同身受,效果将事半功倍。

二、简约化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许多文学作品和民间故事经过长久的演变流传,内容纷繁复杂,光光朝代更迭就已经让留学生眼花缭乱。留学生各自的个性千差万别,有些人对中国文化非常感兴趣,不厌其烦、不畏艰难,而大多数留学生并不愿意费大力气在中国文化上,所以中国民间故事的传播,必须要注意简约化。举中国四大美女中的西施与杨贵妃故事为例,一个朝代在先秦,一个在唐朝,若是先将这两个时代交代个一清二楚,则费力不讨好,我们需要分清文学欣赏课和中国历史课的差别,对这两个故事都必须要简约化处理。“西施的国家和另外一个国家长年打仗,因为西施长得非常漂亮,她为了救自己的国家就嫁给了敌国的皇帝,然后帮助自己的国家打了胜仗,最后和自己的男朋友离开了这个地方。”、“杨贵妃长得非常漂亮,当时的皇帝爱上了她,与她结婚之后因为太爱她所以不管国家大事,最后他的大臣们逼迫皇帝将她杀死了。”这是简约化处理之后的西施和杨贵妃的故事,既能让学生了解“四大美女”究竟有多么美,也简单扼要地抓住故事的主旨和故事的主角,其余历史事件和人物名称干脆不要提及,否则可能弄巧成拙。这样处理之后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便于学生分角色来表演和发挥,能加深他们对故事的印象,也对故事中的人物产生亲切与好感。再以《七步诗》与《赤壁》两首诗为例,三国故事的背景复杂,在讲述过程应注意通俗化和故事化。《七步诗》的创作背景是曹丕称帝之后对亲弟弟曹植的迫害,介绍背景时可从曹植“才高八斗”的称誉入手,使学生明晰曹植收到曹丕嫉恨的原因。曹丕已经是皇帝,而曹植是一个深受爱戴的王子,这样的人物关系让外国学生也很容易理解,也很轻易地引起共鸣,这与上文所谈第一点“真情化”的要点不谋而合。而有了前诗的铺垫,在欣赏杜牧的《赤壁》这首诗时,可以以“曹植与曹丕的父亲”来介绍曹操,魏蜀吴三国的强弱也简要带过,诗中的一些典故可以用通俗化的方法来解释,比如“铜雀台”便可解释古代没有那么多娱乐活动,所以铜雀台就是曹操所建的一个楼,大家聚在一起唱唱歌、跳跳舞、写写诗的地方,跟现在的ktv似的,这样的解释能让学生马上领会为何说“铜雀春深锁二乔”,曹操抢了两位美女会将她们放在铜雀台里。尽量将文学作品里中国古代的典故、古代的人物关系现代化,这样方便学生理解诗意,也对中国古人的生活产生更多的亲切感,这不仅利于文学欣赏课的展开,对中国文化的传播也交流也有极大的裨益。

三、正确的价值观

中国文学的经典篇章中,有部分封建思想与批判性的文章,教师在授课中需要格外注意,否则将会产生十分不良的后果。以鲁迅先生的《孔乙己》为例,鲁迅先生弃医从文,为的就是救治当时生了病的中国,这对我们学校医学背景的学生来说,感受又更深一层。在这篇课文的处理中,主要需让留学生感受中国老旧的“考试制度”对人们的迫害:“通过考试”的丁举人和“无法通过考试”的孔乙己的对比、酒馆里不识字的愚昧大众以及只认钱不认人冷漠自私的酒店老板,这几类人组成了当时社会的缩影。在欣赏过程中,留学生必然会非常同情孔乙己,并对当时社会产生厌憎,此时教师就不应忽略时代背景,应该将鲁迅所处社会进行介绍,向留学生说明中国近现代一路走来的痛苦与艰辛,此时的中国是生病的中国、而不是正常状态的中国社会,令学生们将对孔乙己的同情转化到对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同情,对彼时中国人的苦难感同身受,从而发生情感上的共振。否则本文的学习容易让留学生对中国社会留下极坏的印象。

此类文章,文学价值极高,但处理过程中需要慎重对待。

除上述三点之外,留学生的文学欣赏课还应避免填鸭式教学,像是学习新文首先要求学生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或是出题询问某一句话是何含义等等,语文应试教育的教学方法并不适用于留学生教育,我们的最终目的是感化留学生,使他们认同、并且爱上中国文化,这条路还很长,我们将一路摸索,并甘之如饴。

参考文献:

[1]张文联. 中高级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学教学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1(05).

[2]李如龙. 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学导入[J]. 国际汉语学报. 2011(01).

[3]高增霞. 高级汉语教材编写中的选文问题[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08).

[4]孙兰.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古代文学课[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07(05).

[5]陈裕英. 对文学教学的思考[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6(09).

作者简介:张尖(1985—),女,温州医科大学对外汉语教学中心教师,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留学生汉语与文学教育。

推荐访问:留学生 要点 课程教学 欣赏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