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证据推理与实验探究的巧妙融合

学习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价值。核心素养中的证据推理提倡学生具有证据意识,能基于证据对物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而实验探究是引导学生认识科学,能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从问题和假设出发,依据探究目的,设计探究方案,运用实验、调查等方法进行实验探究;勤于实践,善于合作,敢于质疑,勇于创新[1]。

常见无机物和有机物的性质是高中化学的核心内容。在进行物质性质教学过程中教师若将证据推理和实验探究完美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充分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同时有效地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课堂的教学效果倍增。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尝试图1的教学设计,教学效果明显。以案例教学说明此图的应用。

一、案例1:苯酚的酸性

高中化学新增的常见无机酸有:次氯酸、偏铝酸、硅酸、亚硫酸、硝酸、氢氟酸、氢溴酸、氢碘酸等,有机酸有:苯酚和醋酸。学生比较熟悉的酸有碳酸、盐酸和硫酸。在学习这一系列酸时除了关注单个物质的特性,教学中还要充分利用原有的知识,让学生在对比中总结规律,建立物质的分类观,进而构建物质间网络图。以学习苯酚的酸性为例,如图2。

在学习无机物Al( OH)3、HClO、H2Si03时均可采用类似的方法。学生通人查阅资料和实验探究相结合充分收集证据,再探究和验证物质的酸性强弱。学生对酸的通性和强弱比较有了深刻的理解。

二、案例2:物质的溶解性

学生可以查阅到大量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的溶解度的具体数据,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溶解度数据设计实验,再由学生来推理和总结性质差异及原因,学生对物质的溶解度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可以灵活运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解度比较、氯化银和溴化银溶解度比较的案例如图3、图4所示。

可溶盐和难溶盐溶解度差异在高中阶段的要求和考核点不同,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教学侧重点差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性在高考的实验和计算考核中频繁出现,教学中将数据事实、计算结果和实验等证据有机统一在一起,让学生深入理解沉淀溶解平衡,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计算能力。关于气体的溶解度教学也可采用类似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推荐访问:探究 推理 巧妙 证据 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