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好莱坞大片模式与中国主旋律电影的结合

【摘 要】《红海行动》成功地俘获了中国观众的心,票房和口碑双丰收。这既要归功于中国——这样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的国家自信和与之匹配的大國胸怀的成功彰显,也要归功于它的观赏性。《红海行动》在情节设置、节奏的把握、视觉效果的呈现以及镜头剪辑等方面都可以与好莱坞同种类型的战争大片相匹敌。可以说,《红海行动》是好莱坞大片模式与中国主旋律电影成功结合的典范,而它的成功也为中国主旋律电影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关 键 词】《红海行动》;国家自信;大国胸怀;主旋律大片;好莱坞模式

【作者单位】李鹏,武汉大学艺术学院。

【中图分类号】J9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8.08.019

《红海行动》之所以在上映后得到那么多观众的喜爱,首要原因就在于它“好看”。很多看过这部影片的观众都拿它与美国战争巨制《解救大兵瑞恩》相比,认为《红海行动》在观赏层面已经非常接近这部电影,这是一个很中肯的评价。对于一部电影而言,虽然表达什么很重要,但是如何表达更为重要,所谓“言之不文,行之不远”就是这个道理。

主旋律大片作为中国电影的一个类型,曾有过一段辉煌的时期,诞生了一大批优秀影片,如《开国大典》《三大战役》《西安事变》等。这一段辉煌时期主要集中于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进入21世纪后,主旋律电影进入了一个低潮期。虽然21世纪出现了《建国大业》《建党伟业》这样的主旋律大片,但是由于过于注重明星效应,忽视了影片故事和视觉效果,并不具有太引人注目的观赏性。总体而言,在《湄公河行动》《战狼2》《红海行动》出现之前,中国的主旋律电影在表现方式上没有突破,重点仍在于内容和思想的表达。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电影学博士生导师宋家玲教授曾经在自己的《主旋律电影的危机与活路》中认为,主旋律电影的危机主要来源于它的娱乐性不足。由此他认为,“主流意识形态电影可以拍好, 甚至成为名片,成为经典”,“优秀的主流意识形态电影必然打上时代性、民族性的烙印;与此同时, 肯定要符合同代人的价值观和欣赏口味”[1]。在这篇文章发表后的10年里,随着好莱坞大片的不断引进,中国观众接触了越来越多的好莱坞电影,他们的欣赏品味日益好莱坞化,由此对中国电影的审美期待也日益提高。这是中国商业电影和主旋律电影的共同挑战。而《湄公河行动》《战狼2》和《红海行动》的出现,表明了中国主旋律电影在接受挑战,并不断获得成功。尤其是《红海行动》,可以说把主旋律电影往好莱坞式大片模式又迈了一步,但它仍然是中国化的、民族化的,是二者完美结合的一次典范,也是一次有益的探索。

一、《红海行动》对好莱坞大片模式的运用

《红海行动》具有十分明显的好莱坞大片风格,它借鉴和运用了好莱坞大片模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类型化模式

好莱坞大片的类型化模式是非常成熟的商业影片模式。根据类型,好莱坞大片可以划分为科幻电影、喜剧电影、动作电影、奇幻电影、战争电影等几种主要类型。虽然好莱坞大片也在发展过程中,类型融合趋势非常明显,即一部影片既有科幻又有喜剧、动作等元素,但是总有一个主导因素,所以类型划分的标准仍然适用。通观《红海行动》,可以明显地看出它属于战争类型。因为其主体故事讲述的是蛟龙突击队进入敌占区与敌人交战并营救人质的故事,战争场面是影片浓墨重彩的地方。导演等主创人员对战争场面的如实还原,使得《红海行动》中所有的战争场面既残酷又真实,从而凸显了中国军队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红海行动》是对战争类电影的一次成功把握,给观众带来了观赏和情感的双重满足,而这也是类型电影所要达到的目的。因为观众对于类型电影的熟悉,所以在观看前他们已经有了一种审美期待,“知道什么样的人物和事件自己将要面对,这对于观众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满足,观众去看类型电影还因为他们预先就知道能享受到什么样的情感经历”[2]。

2.奇观化场景

好莱坞式大片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它们将奇观化场景做到了极致。无论是何种类型,它们总能营造令人叹为观止、久久难忘的视听化奇景。正如学者游飞、蔡卫所说:“特别是好莱坞‘大片’时代,电影逐渐演变成一种奇观性的‘声光秀(visual/audile show)’。”[2]如《星球大战》中的宇宙星球奇景、《拯救大兵瑞恩》中奥马海滩登陆战的惨烈场面、《速度与激情》中紧张刺激的飙车戏码等。《红海行动》在奇观化的战争场面上也不遑多让,如中国军舰对恐怖分子的炮弹的空中拦截,突击队员与恐怖分子的巷战,以及突击队车辆和人质大巴遭到恐怖分子的迫击炮的攻击时的剧烈爆炸场面等都激烈至极,精彩纷呈。影片对节奏的成功把控,也使得每一场战争场面都处于一种极度紧张的状态之中。命悬一线的生死总是摆在突击队员面前,进而使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处于一种无法松弛的状态。等到队员们成功救出人质,观众累积的情绪才得到纾解,从而在情感上获得一种极大的满足。

3.经典剪辑的运用

“美国类型电影以传统叙事为基础,遵循格里菲斯经典剪辑的连续性原则,同时吸收了蒙太奇剪辑和长镜头调度的元素,形成完善的好莱坞剪辑风格,并在事实上主导了全球电影的剪辑模式。”[2]好莱坞大片的剪辑就是如此,在这种剪辑策略下,影片就显得节奏流畅、故事脉络清楚、人物关系清晰,使观影者获得完整而明晰的感受。《红海行动》的剪辑风格遵循了类型电影的经典剪辑方法,使影片故事交代得非常清楚。在具体场景上,如影片开头和结尾的大全景镜头,展现了我国现代化海军军舰游弋在海洋上的雄伟军姿;战争场面在各种镜头之间不停地切换,既清楚地交代了蛟龙突击队的行动,又展现了战争的紧张气氛;为队长在坦克上向恐怖分子发射炮弹的慢镜头特写提供了奇观化的场景,且慢镜头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舒缓了战斗的紧张气氛。以上种种都表现了《红海行动》对类型电影经典剪辑技术的纯熟运用,这也是它成功的原因之一。

《红海行动》对上述好莱坞大片模式的运用,说明中国主旋律大片在电影语言的掌握方面已经非常熟练,足以和国际接轨。但是,仅仅有好莱坞大片模式这样一个外在的“形”,没有符合当下中国观众的价值观这样内在的“神”的话,《红海行动》是不会在国内掀起观影高潮的。《红海行动》的成功仍然还在于它对当下中国主流价值观的彰显。

二、《红海行动》影片中的国家自信与大国胸怀

《红海行动》上映不久,中纪委官方网站就以《<红海行动>这么“燃”,原因在这里》的专题文章为正在热映的电影《红海行动》宣传、呐喊。为什么一部电影会引起官媒如此关注?答案就在文章中,尤其是这么一段评论:“只有国力强大的国家,才能拍出这种硬气凌然、铁骨铮铮、坚定有力的电影。影片中挥洒出的铁血柔情,是随着中国崛起的背景、随着今天的新时代应运而生的。不论是中国军舰防空炮拦截导弹,还是蛟龙突击队员深入虎穴解救人质,抑或那句‘我是中国海军,我们带你们回家’,一系列剧情细节,彰显的不仅是中国军人‘勇者无惧,强者无敌’的形象,更是日益强大的中国带给我们的安全感的自信心。”[3]这一评论可谓切中肯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来,中国人民在党的英明领导下,以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精神建设着也见证着一个伟大民族的复兴,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变得日益富强。中国的大国气象已经初露雏形,而要与大国气象相匹配,必然要求整个国家精神面貌的改观,这就是国家自信的树立和大国胸怀的养成。只有形成這样阔大的精神格局,才能让我们国家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国。《红海行动》之所以能够俘获国人的心,原因就在于它成功传达了中国的国家自信和大国胸怀。

1.国家自信和大国胸怀的具象呈现

国家自信和大国胸怀作为精神气质的表达是不易被感知的,是抽象的。前者我们可以用“不卑不亢”“不骄不躁”等词语来具体描述,后者我们可以用“胸怀天下”“志在四方”来表述,但仍然是不易感知的。而《红海行动》借助电影独有的视听语言,对一个大国应有的国家自信和大国胸怀做出了生动可感、触目难忘的艺术表达。影片开头即以广角镜头展示了中国海军宏伟先进的战舰,接着以凌厉的剪辑呈现了蛟龙这一精英部队与海盗战斗的场面,而后面中国海军奉命深入敌方、勇救人质的行动更是充分表现了中国有实力更有自信去完成危险的任务。中国海军军舰能够做到“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蛟龙突击队能够“勇者无惧,强者无敌”,是因为有一个强大的祖国在身后,是祖国给了他们自信心。而大国胸怀则体现在蛟龙突击队在执行解救中国人质任务的过程中所抱有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蛟龙队员们在解救中国公民的同时,尽可能地保护和救助外籍公民。如不顾危险拆除恐怖分子绑在平民身上的炸弹、救助公交车上的伤者以及救助与中国公民邓梅关押在一起的其他外籍平民等。正如中纪委官网的那篇专题文章所说:“在影片中,我们看到了中国举足轻重的国际地位,人道主义的人文精神,强而不霸、胜而不娇、以和为贵的大国责任,以及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望……”[3] 正是有这样的胸怀存在,才使影片从舰长那句“要让恐怖组织知道,一个中国人都不能伤害”升华到“一个无辜的平民都不能伤害”的境界。在成功救助邓梅后,蛟龙突击队员并没有止步于此,他们还要破坏恐怖分子妄图利用资料制造核武器的阴谋,从而把人类的命运也担在了身上,完成了从单纯的“救人”到“救世界”的转换。而这也正体现了中国作为一个大国,愿意并勇于承担大国责任的高尚胸怀。

影片对蛟龙突击队八名队员进行了具体刻画,如他们勇敢无畏、置生死于度外的精神,以及高超的个人技能和强大的心理素质,展现了中国现代化军队出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实力。这也是国家自信的具体表现,其背后有着中国走上现代化强军之路之后,建设了一支高、精、尖现代化军队的傲人成绩的支撑。但影片并没有止步于此,它没有把蛟龙突击队塑造成一支只会服从命令、机械的冷冰冰的队伍,相反的是这八名队员都有着鲜明的性格和丰富的情感。他们在团结的集体中彼此照顾,互相体谅。如队长杨锐不把罗星脊柱被打穿的情况告诉队员,是为了不让队员们有压力,让他们心理上少些愧疚;顾顺一直鼓励李懂不要害怕,要克服恐惧,最终让他逐渐在战场上成熟起来,成为一名合格的战士;当佟莉腿部受伤时,石头拿出自己随身携带的糖果,告诉她这可以减轻疼痛。正是因为这些动人细节的存在,观众看到了他们铁血之下的柔情。通过这些细节,影片所传达出的信息是我们的军队不是一支冷血的军队,是充满人情味的军队。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他们才会推己及人,把爱国、爱集体、爱同伴推及同胞和外籍平民身上。如爆破手徐宏在极度危险时刻拆除绑在平民身上的炸弹;佟莉在掩护邓梅的同时也不忘把另外一名外国小姑娘紧紧护在身后;更不用说之后队员们以悬殊的人数对抗人数众多的恐怖分子救出大批外国人质了。这就叫作人道主义,实际上这也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中的本有之义。因为我们的传统道德一直提倡“爱人如己”,它是我们民族心灵本有的阔大境界!蛟龙队员们拥有这种境界,见微知著,它正是大国胸怀的具象化。

2.民族复兴支撑下的影像表达

《红海行动》的大制作、大场面,没有一定的实力是无法拍摄出来的。从《战狼》《湄公河行动》到《战狼2》再到《红海行动》,这些带有主旋律气质的大片,一部比一部精彩,一部比一部制作精良。它们之所以能够出现,就在于中国国力的增强,中华民族正在走向复兴。正是由于这种底气,才让《红海行动》做到了把我们国家富强之后应该具有的国家自信和大国胸怀表现出来。

《红海行动》通过展现一个处于战乱之中的国家的影像,让中国观众认识到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对国家富强的重要性。影片中那残破的建筑、呼啸的子弹、残肢断臂和随时出现的危险都让人深深不安,使人们不禁为生活在这样的国家里的人们感到不幸。而且,这也是一些国家的真实写照。如已经被战争撕裂的叙利亚,其反对派和政府军之间的内战已经持续了七年,至今仍未停火,恰如影片中的伊维亚共和国一样。《红海行动》对一个处于战乱中的国家的直观呈现,反衬出中国国内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的可贵,一种幸福和自豪感不能不在观众心中油然而生,因为我们国家今日的富强正是有赖于它。而且,广大中国人民相信这种和平稳定的局面也将持续下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实现。

《红海行动》通过展示中国海军现代化的武器装备和蛟龙突击队的过硬军事素质,向观众展现了中国已经成功建立了一支现代化的国家武装力量。在影片中,首先是“船坚炮利”,如中国海军军舰对恐怖分子所发来的导弹的精准拦截,先进的无人机以及影片最后的舰船编队。其次是与之相匹配的“强兵勇将”,即影片中的蛟龙突击队队员们,他们不但军事技术过硬,而且心理素质过硬。他们熟悉各种武器装备,精于近身格斗擒拿;在战斗中行动迅速、反应敏捷、能够对形势做出迅速的判断并制定出对应策略。综观全片,蛟龙突击队的表现让中国观众看到了一支中国现代化军队的样貌。而且种种事实也表明,中国已经是世界上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的军事强国。在现实中,中国军队多次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深入危险地带并圆满完成维和任务,多次把国外的中国同胞安全撤离动乱地带,这些壮举都证明了《红海行动》所展示的国家力量不仅仅是一种艺术的表达。

参考文献

[1]宋家玲. 主旋律电影的危机与活路[J]. 电影艺术,2006(1).

[2]游飞,蔡卫. 电影艺术观念[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红海行动》这么“燃”,原因在这里[EB/OL]. (2018-02-26)[2018-03-17]. http://www. ccdi. gov. cn/special/bwzp/wqhg_bwzp/201802/t20180226_164745. html.

推荐访问:好莱坞 主旋律 中国 大片 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