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三位一体”的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面对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资源环境约束的不断加强等挑战,要求发展中国家必须走一条综合性建设的新型城市化道路。本文提出以创意城市、智慧城市和生态城市于一体的新型城市化道路,旨在为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生态城市 智慧城市 创意城市 新型城市化

建设创意城市,占领城市竞争制高点

创意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先导性。创意产业又称创意工业、创造性产业、创意经济,是源于个人创造力与技能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和取用、具有创造财富并增加就业潜力的产业,主要包括广告、建筑、美术和文物交易、手工艺、设计、时尚、电影、互动休闲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及电视、广播等行业。伦敦、纽约、东京、首尔等城市在世界上率先发展创意产业,已成为世界著名的创意城市。创意产业正表现出强有力的发展后劲,成为下一轮城市竞争的主要目标之一。

发展创意产业是占领城市竞争制高点的关键。城市里人口、知识、资本高度聚集,城市是创意产业的重要载体。城市的优势在于人的活力,它集中了各种有创造力、有才华的人,并且通过工业制造、金融体系、政策扶持、市场传播等配套体系,把人的创意转化成巨大的社会财富。创意产业是知识密集性产业,不像传统制造业那样对土地、资源有巨大需求,它能够不受城市土地、资源相对稀缺的限制。因此,基于创造力的创意产业正符合了当今国际大都市之间激烈竞争的特性,是大城市特别是国际大都市真正拥有的比较优势,也是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力的精髓所在。

韩国为取得文化创意产业竞争优势,探索了一种独特的发展模式。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将韩国文化产业推入濒临破产的境地,迫使韩国政府必须重新思考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增长点。制定专门法律法规确立“文化立国”的国家方针,从国家意志高度明确发展文化产业的方向。制定文化创意产业具体的实施规划和具体计划,明确发展目标。在组织管理、人才培养、资金支持、生产经营等方面逐步加强机制建设,对文化产品的研发、制作、经销、出口实施系统支持。在政策侧面构建发展文化产业的法律支持及服务体系,制定法律法规保障文化产业发展。

建设智慧城市,打造智能城市先行者

后危机时代,全球进入了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振兴时期。世界各国纷纷聚焦于抢占以物联网为代表的先导产业制高点,大力催生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经济振兴与社会转型。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被称为是下一个万亿级的通信业务。物联网概念一经提出,便引起了美国、欧盟、日本等先发国家和地区的极大关注,普遍把物联网提升为国家战略级层面的先导产业,韩国政府于2004年推出了U-Korea战略(“U”是英文ubiquitous的缩写,意为“无所不在”),结合韩国城市管理与建设,制定了U-City战略。我国在早期启动了物联网核心传感网技术研究,在研发水平、技术标准、专利拥有方面具有优势,具备实现物联网完整产业链的能力。

(一)借鉴韩国U-City战略,促进城市管理信息化

针对以无线传感网络为标志的物联网信息时代的到来,韩国政府于2004年推出了U-Korea战略。U-Korea战略的核心是“IT839”行动计划,该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8项服务、3个基础设施、9项技术创新产品,在9项技术创新产品中,都引入了无线传感网的核心部件RFID/USN(Ubiquitous Network Society),支撑物联网战略。建设U-City是U-Korea发展战略在韩国城市的具体实施。U-City是一个可以把市民及其周围环境与无所不在技术(ubiquitous technology)集成起来的新的城市发展模式。U-City把IT包含在所有的城市元素中,使市民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从任何设备访问和应用城市元素。

在有条件的城市率先普及物联网体系建成智慧型城市,在城市设施管理、城市安全、城市环境、城市交通、城市生活等方面实现智能化。在城市设施管理方面,利用物联网,管理人员可以随时随地掌握道路、停车场、地下管网等设施的运行状态,减少城市资源浪费。在城市安全方面,利用红外摄像机和无线传感器网络,在监测火灾时可以突破人类视野限制,提高火灾监测自动化水平,利用GIS可以对火灾发生地点进行定位,LCD大屏幕可以播放火灾现场情况,视频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控火灾现场。在城市环境方面,U-环境系统可以自动给市民手机发送是否适宜户外运动的提示,市民还可以实时查询气象、交通等方面的信息。在城市交通方面,安装在路口的传感器可以感知路口车辆,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可以根据各路口的车辆数来决定红绿灯时间,提高路口通行效率。

(二)推进物联网产业化,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高点

纵观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史,经济危机往往催生具有战略性、先导性的新兴产业。1857年波及全球的生产过剩危机,引发了电气革命为标志的第二次产业革命,催生了电力、石油化工、内燃机等新兴技术和先导产业群;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子革命为标志的第三次产业革命,世界工业体系发生了剧变,核能、航空航天、计算机、IT网络信息等产业迅猛发展,并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导。2008年,突如其来的国际金融危机正引发全球性的科技革命,催生着先导性、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融合了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代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方向的具有战略性、基础性的产业。当前,在全球范围内,都已兴起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浪潮。

物联网产业目前已经成为大国博弈、赢得先导产业竞争优势的战略制高点。美国2008年底由IBM向美国政府提出“智慧地球”的战略,强调传感等感知技术的应用,提出建设智慧型基础设施的构想;2009年6月,欧盟ICHU物联网行动计划强调了RFID(射频识别)的广泛应用,并注重信息安全;2009年8月日本提出了I-Japan战略,强调电子政务和社会信息服务的应用。

(三)设立物联网产业创新支撑平台,突破和掌握核心关键技术

建设物联网产业创新支撑平台,加强产业共性技术研发与服务,降低新兴产业研发风险与成本。产业创新支撑平台为产业提供共性技术研究与开发服务,加速先导技术在全行业的扩散,促进技术溢出;平台还可以利用丰富的科教资源,开展产业技能培训服务,把高端的行业技能向全行业普及与推广。通过平台机制,耦合当前科技需求、研究和开发、产业化等“割裂”的创新链,整合分散的科技资源,实现产业创新资源的共享,提高科技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牵引行业技术创新活动,培养高层次的技术创新人才队伍。

建设生态城市,树立新型城市风向标

21世纪是生态世纪,即人类社会将从工业化社会逐步迈向生态化社会。建设生态城市已成为下一轮城市竞争的焦点,许多城市把建设“生态城市”作为奋斗目标和发展模式。“生态城市”是在城市生态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人居环境模式,是生态上健康的城市。它是技术和自然的充分融合,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引领低碳经济之路。“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物质、水、二氧化碳闭路循环和能量梯次使用为特征,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它要求人类在社会经济中自觉遵守和应用生态规律,通过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实现污染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走向低碳经济,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建设生态工业园,实现水、二氧化碳、物质零排放。生态工业是仿照自然界生态过程物质循环的方式来规划工业生产系统的一种先导性工业模式,生态工业园(Eco-industrial-Park)是生态工业的实践,是包含若干工业企业、农业、居民区等的一个区域系统。它通过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建立工业系统“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循环途径和食物链网,从而形成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共生的工业生态系统,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资源和减少环境的负面影响,最终达到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这也是解决我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生态工业园不同于传统工业园,在园区内有着各种副产物和废物的交换、能量和废水的梯级利用、基础设施的共享以及完善的信息交换系统。生态工业园区与传统的废物交换项目的区别,也在于其不满足于资源、能源相互间一对一的简单循环,而旨在系统地使一个区域总体的资源、能源增值。由此,园区内企业之间的关系是互动的,园区与自然环境之间是协调的,这种互动与协调又使得企业获得丰厚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结论

创意城市的建设是当前城市竞争的制高点,城市发展与竞争也是创意产业的竞争。创意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是要将物联网产业化。物联网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和关键,大力发展物联网技术,进一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农业、智能物流和智能家居等。同时,也要加大对生态的保护力度,加快城市生态工业的建设,通过建设生态工业园等措施来保证城市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进行。建设创意城市、智慧城市和生态城市于一体的“三位一体”城市,是我国在当前环境下提高城市竞争力,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必然要求。

创意城市建设的核心就是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个高成长性、高回报率但同时又具有高风险的产业,其最大特点是发展的探索性和不确定性、技术更新快且往往具有颠覆性。因此,各地政府在建设创意城市时,在涉及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尤其是投资时,必须对其可能带来的巨大的风险保持清醒的认识,以减少因盲目投资冲动而带来的经济损失。那些单纯依靠引进技术和国家政策补贴维持的“新兴产业”,对创意城市的建设和新型城市化的发展既没有实质的帮助,也没有经济意义。创意产业的发展先机需要靠科学把握发展客观规律,在科技创新动力和可持续研发能力(内因)及良好发展环境(外因)共同作用下,通过掌握核心技术夺取的。如果缺少这些条件,即使某一时刻拥有或引进了最先进技术,也会随着世界技术进步飞速发展而逐渐落伍,或被淘汰。

智慧城市既是智慧地球的体现形式,是数字城市建设的延续,也是城市信息化发展到更高阶段的必然产物。同时,智慧城市是一种看待城市的新角度,是一种发展城市的新思维。而智慧城市的核心是物联网体系的建设,“智慧城市”的理念提供了城市创新发展的新思路,开辟了认识城市、发展城市的新视角,其本质是以物联网为重要基础之一,以先进信息技术、智能技术和多网融合为依托,以智慧技术、智慧产业、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人文、智慧生活等为重要内容的城市发展新模式和新形态。“智慧城市(Smart City)”的概念在逐渐被全球越来越多的国家和社会公众所接受。

生态城市作为新型城市的风向标,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一个国家生态城市的发展也体现了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的程度。通过建设生态工业园实现工业可持续发展,使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同时进行,从而实现国家发展循环经济,引领低碳经济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学华.中国城市体系规模结构演变:1985~2007—一个“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分析框架[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9),2009

2.刘习平.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道路选择[J].党政干部学刊,2009(6)

3.杨清霞.怎样迈向智慧城市[J].决策,2009(12)

4.陈劲.绿色智慧城市(二) 绿色智慧城市的构想[J].信息化建设,2010(04)

5.马鑫,黄全义,疏学明,马伟,赵全来.物联网在公共安全领域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0(7)

6.田建学,张珏.物联网浅析及发展前景[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0(11)

推荐访问:略论 城市化 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