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县蔡家坪矿区8—23线区段铅锌矿地质特征的概况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对江西省上饶县蔡家坪矿区8-23线区段铅锌矿地质矿区成矿地质特征及成矿相关信息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蔡家坪矿区;矿床地质特征;成因规律

一、蔡家坪矿区区域的地质情况

蔡家坪矿区的大地构造位置是处在扬子板块跟华厦板块碰撞拼接北武夷中生代冷水坑-梨子坑银铅锌多金属成矿带的东部——铜钹山火山盆地的西北部;萍乡——广丰深断裂的南边缘,也是河源—邵武—广丰北东向深大断裂和萍乡——广丰近东西向超壳断裂交接复合部位。

1、地层

矿区基底地层组成:新元古界万源岩组、中元古界周潭岩组、洪山组变质岩系,其盖层主要分为石炭系-三叠系地层,侏罗系—白垩系构成断陷盆地;

1)周潭岩组变质岩系主要分布于南东部、中部,为一套海相类复理石夹火山岩建造;2)石炭系-白垩系地层主要分布于北东部的四十八都至花厅带,为一套裂陷海盆相碎屑岩系夹硅质岩、碳酸盐及含煤建造;3)侏罗系—白垩系中生代主要分布于区内广大地区,为陆相碎屑岩、火山岩建造。

2、岩浆岩

在区内岩浆活动比较频繁,而且强度比较大,位于地表上露了几十个中酸性的岩体,其类型主要以酸性为主,也有部分中基性、基性岩分布,当然这是很少量的。其活动时期基本是燕山期,在南部有大岩基产出,北部则以岩株、岩瘤状产出为特征。

3、构造

在区内主构造线的方向是为近东西向和北东—北北东向,另外南北向及北西向构造。在加里东期的构造运动,形成了以近东西向紧密线型褶皱及派生的一系列断裂。

二、区域物、化、遥特点

1、地球化学特点 在区内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场比较的繁杂,在不同的地层和岩石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和元素组合都有着较明显的差异,并在空间分布上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其中侏罗系微量元素平均含量以As、Pb、Ag、Mo等元素较高,而Pb、Ag二元素在上侏罗统陆相火山岩中相对较富集,Pb含量为60ppm、Ag>1ppm。

2、区域遥感影像特征 根据北武夷地区遥感地质构造解释图,区内线性构造、环形构造极为醒目、发育。其中北东及北西向线性构造极为发育,多与区域性断裂相吻合。区内环形构造十分发育,共有环形构造5~6处,主要在陈坊—永平、花厅—四十八都拗陷与北武夷隆起区交接部位分布。其中冷水坑环形构造、长寿源环形构造、永平环形构造、铜山及武夷山环形构造等较为典型。环形构造往往出现在构造交汇部位,多由隐伏—半隐伏岩体引起,是成矿的有利部位,多有已知矿床与之对应,例如冷水坑环形构造与冷水坑银铅锌矿对应、长寿源环形构造对应于长寿源铅锌矿、铜山环形构造对应于铜山铜矿、永平环形构造对应于永平铜矿等,而焦塘环形构造对应于新发现的焦塘、蔡家坪、黄柏坑等铅锌矿区。

3、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蔡家坪矿区所在的饶南地区区域航磁分布的总体特征是中部高,南北低,东部磁场波动明显,西北部表现比较平稳。磁场强度一般大于100nT,最高可达300nT以上。中部航磁高值异常带已发现多处铜、铅锌、钨等多金属矿床、矿点,带内出现的三个高值异常区,分别对应于铁砂街铜矿、永平铜(硫)钨矿和船坑—铜山铜矿。区域重力布格值除西部铁砂街一带较高外(0~5mg),一般强度为-10~-40mg。重力异常呈现为一北高南低的梯级带,重力场大体呈近东西向展布,东部为北东东向,其间出现几处相对高值区,显示了地壳结构的不均衡性。南侧燕山早期大规模岩浆侵位导致重力场波动较大外,其余地区重力场表现平稳,壳层结构比较均一。蔡家坪矿区正处在饶南区域航磁、区域重力北中部高值向南部低值异常过渡的梯级变异带中。

三、区域矿产特征

1、矿产特征

蔡家坪矿区及外围矿产资源丰富,已知矿种达十几种,已知矿床、矿点几十处。主要金属矿种有铜、铅、锌、银、金,其次为铁、钼、钨、铀等;非金属矿种有萤石矿、瓷石矿、叶腊石矿等。矿床(点)主要沿萍乡—广丰近东西向深大断裂带南侧的中生代石溪火山盆地、铁家山—前村火山盆地及武夷山花岗岩基与围岩的北部接触带分布,尤其在北东向断裂带及近南北向断裂带斜切岩基接触带时,常形成较重要的成矿带。

2、矿床类型

区内矿床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层间破碎带蚀变岩型:如蔡家坪铅锌矿;

(2)破碎蚀变岩型:如梨子坑铅锌矿、黄柏坑铅锌矿、周家铅锌矿、焦塘铅锌矿;

(3)次火山斑岩脉型:如蔡家坪铅锌矿、范家坳铅锌矿、七山铅锌矿、周家铅锌矿、金竹坪钼矿;

(4)矽卡岩型:如铁山铁矿,铜山、船坑铜矿;

(5)岩浆热液充填型:如葛山坞萤石矿。

该区的矿产分布表现为以下特点:赋矿层位主要集中于石炭系藕塘底组、船山组及侏罗系水北组、漳平组、鹅湖岭组、打鼓顶组等少数几个层位。在成矿时代一般为华力西、燕山期,跟成矿有关联的岩浆岩,主要是燕山期中酸性次火山斑岩、花岗斑岩等。矿床类型多数较为复杂,常为多成因叠加的产物。成矿元素以多金属相共生为特点,形成了北武夷地区特有的多金属矿组合。其中最有找矿意义的是次火山斑岩脉型。

四、区域成矿规律分析

1、地层因素

区内与成矿作用较为密切的岩石常常是碳酸盐等钙质岩石或砂岩、火山岩等岩石组合。在区内具备类似岩石组合的层位主要有:侏罗系的水北组、漳平组、打鼓顶组、鹅湖岭组等地层。水北组、漳平组中Pb、Zn较高,是铅锌矿的赋矿层位之一,据《1:5万铅山县幅区域地质调查说明书》剖面资料,Pb 27ppm、Zn 52ppm,该套地层为区内铅锌等元素的成矿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

2、构造因素

区内处于华南褶皱系中,包含二个Ⅲ级构造单元,即饶南拗陷和北武夷隆起。华南褶皱系北界的萍乡—广丰深断裂带控制了区内沉积构造单元的发育及岩浆活动的演化,从而控制了成矿集中区的展布,使处于不同序次、不同构造部位的矿化呈现出较明显的分布规律。

最早形成的东西向断裂带,在区内以北主要控制铜矿成矿带,南部则控制了北武夷山地区的花岗岩基的展布。后期形成的北北东向断裂、北东向断裂及北西向断裂与近东西向断裂的复合交汇部位,控制区内次级的断陷盆地、火山盆地的分布,较为典型的有四十八—花厅古生代断陷盆地及石溪、梨子坑等中生代火山盆地,也间接控制了赋矿岩体及矿床的分布,使普查区的矿产分布主要呈现东西向及北北东向二个展布方向。

3、岩浆岩因素

因为深断裂带的切割,导致地壳内的物质上涌,使得岩浆演化出了的特点如混熔岩浆,岩体中富集了铜、铂、锌等成矿元素,形成了矿区多金属矿的重要成矿母岩,并具有Cu、Au、Pb、Ag、Zn、W、Sn等多矿种共生或伴生的特点,北部以铜为主,如铜山、船坑铜矿;中部则为铜铅锌,如黄柏坑、焦塘;南部出现钨钼,如金竹坪。

区内与成矿关系密切的岩浆岩为燕山期中酸性火山岩—次火山岩(斑岩),如流纹斑岩。成矿作用常常伴随大型构造—岩浆活动而形成,区内主要是燕山期的岩浆侵入和火山作用;因此,成矿作用也主要形成于这个时期。区内燕山期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在提供直接的成矿物质的同时,亦有带来大量岩浆热液,使原已初步富集的矿源层得以叠加改造,进一步富集成工业矿床。

推荐访问:上饶县 区段 矿区 地质 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