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模仿律看中美文化的互动

文化的传播是以文化间的互动和模仿实现的,某种文化范本之所以被广泛模仿和传播有着内在的逻辑规律。文化间的互动往往表现为高位文化对于低位文化的辐射和低位文化对于高位文化的渗透。不同的文化由于依附在不同的政治经济体上,处于不同的文化海拔,而具有不同的传播生命力。“地位低的阶层和个人总是倾向于模仿地位高的阶层和个人”,低位文化对于高位文化的模仿往往是出于信赖、钦佩、崇拜、好奇,是对公认优势的主动模仿,而不是被强迫和征服。同一个时代,受到模仿最多的往往是处于社会巅峰的民族和文化。

现代文明是伴随着工业文明的兴起和资本主义的繁荣建立起来的,催生了现代大都会的出现,吸引的是头脑最活跃的人、最不安分的人和最适合利用现代发明的人。现代文明中自带的选拔机制,使得城市居民成为现代文化中的贵族,继而在现代文明的体系内部充分发挥其文化贵族的优势。现代都市文化是由层出不穷的技术发明激发起来的,技术与消费欲望的扩张是当今的主题。我们对于技术的前进趋势不会也不想怀疑。在这个万事崇尚创新的时代里,一切新的事物都是值得赞美的。这是一个以技术的不断更新为基准的技术垄断时代。而美国的文化正是一种技术垄断文化,美国人口的移民性质和拓荒心态,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新大陆无穷的机会和可能性,前所未有的政治宗教自由,致使美国人不相信条件的限制,他们的理念是以是否满足技术革新为标准的。以技术进步包裹着的现代化浪潮席卷全球,而美国把持着技术浪潮最发达的部分,同时也是这个体系里最高价值的制定者。美国文化的精神内核是与工业革命启动的现代化浪潮相契合的,这也就是为什么美国文化价值观在当今世界比较容易被认同。由于在以技术为中心的现代文化中,“与先进技术越接近的发明越容易成为模仿对象”。和技术革新的欲望相比,消费的欲望传播得更加迅速,也更加具有感染力,这就可以解释城市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流行浪潮。

美国文化的传播还得益于与经济的良好互动。美国的文化产业在自由和安全的氛围下成长,并且鼓励多方投资和多种经营。因此美国是自由资本和自由贸易的最大获益者,能够充分调动市场力量来进行文化产品的输出是美国最大的文化强势。在自由和开放的市场环境下生产的文化产品,不仅具有由于思维的自由交流和碰撞而形成的较深的人文思考,而且还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使得美国的文化产品在国际市场具有较强的渗透力和竞争力。与此同时,美国的文化传播还具有量的优势,美国控制了世界75%的电视节目的生产与制作,电影的生产总量只占世界电影产量的6%—7%,却占据了世界放映时间的一半以上。接触频次往往决定着模仿的速度,美国信息的铺天盖地,大大拉近了与其他民族的心理距离,从而也增强了其对美国文化的模仿程度。美国的文化和经济在市场经济的主导下,形成了一个资本意志和文化传播的强大联盟。美国的文化传播随着资本的触角而畅通无阻,文化的渗透又为资本的横行培育了市场基础。美国文化在中国的落地生根,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从上到下的强烈辐射。在塔尔德看来,这就好比物理学中的热传导规律,高温物体的热量总是会流向低温物体,并最终达到温度平衡。

文化间的互动过程还表现在低位文化对于高位文化的渗透,但是其过程及其缓慢,效果也极其微弱。美国人强调独立、自主、自信和成就的文化心理在某种程度上为外来文化的广泛传播设置了无形障碍。与中国包容性的文化相比,美国的文化倾向于绝对化,因此这种绝对化的文化心理更不易受外来文化的影响。美国以世界领头人自居,中国文化对于美国文化由下到上的渗透作用是极其微弱的。总体来讲,中国文化在与美国文化的互动中处于劣势地位,中国的文化传播是在某项政策的号召下,大张旗鼓地由政府组织功利性极强的宣传活动,不够亲民和过于教条化,因此也就很难获得心理的认同。除此之外,中国文化产业由于长期的管制,而缺乏思想的自由碰撞和沟通。文化创新力的先天不足,导致其文化产品没有良好的市场。没有充分的资本利益作为诱惑,文化创新也就缺乏后劲儿。因此,和美国无为而治的文化传播相比,中国则显得拙劣许多。

现在的中国像是在上演现代版的邯郸学步,在盲目的追随和模仿现代化潮流中,太想加入目前欧美国家控制的主流话语体系,太缺乏反思和批判,太想向世界证明和炫耀。中国对外传播的文化价值观往往是以趋同和服从为代表的集体主义,在倡导个人主义的西方世界很难达到情感的共鸣。中国的对外传播往往与鲜明的党派形象和浓厚的宣传腔脱不了干系。而国际社会希望接纳的是一个淡化军事、政治色彩,凸现民族魅力的文化中国形象。同时,中国文化的传播手段和传播概念都是碎片化的,外国人感知的中国文化的感知是支离破碎的、甚至是模糊不清的。文化自信心则决定着这种文化是否具有传播生命力。文化的自信不是盲目的自信,而是建立在自知之上的真正自信。目前我们要做的就是对中国文化的寻根,重拾,整合。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核与目前美国主导的“个人主义”、“竞争”、“物质主义”和“技术崇拜”的文化氛围是不相配的,它的光芒的释放有待于一种新的文化价值体系的建立,或是一种文化意识的觉醒。

参考文献:

[1]加布里埃尔·塔尔德.模仿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版

[2]马尔塞拉(美),跨文化心理学[M].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年第1版

[3]拉里·A·萨默瓦,理查德·E·波特. 跨文化传播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

[4]弗雷德雷克?杰姆逊、三好将夫.全球的文化 [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5]何道宽. 和而不同息纷争——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调试[J].深圳大学学报,2000年第17卷第2期

推荐访问:互动 模仿 看中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