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商品有机肥产业发展研究与对策

摘要:指出了安徽省作为农区畜牧业大省,畜牧规模养殖发展迅速,农牧业废弃物及有机肥资源总量多达1.78亿t,但每年商品有机肥企业生产量不足50万t,且有机肥产业明显落后于山东、江苏等省。详细阐述了安徽省近30年有机肥产业发展历程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有机肥替代化肥促进产业发展的趋势,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安徽省商品有机肥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有机肥产业;现状;对策;安徽

中图分类号:TU4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9019703

1 引言

安徽省是一个农业大省,据《安徽统计年鉴2016》公布:2015年粮食种植面积9949万亩,粮食总产量353.5亿kg,常年总产居全国第6位。全省大牲畜年末存栏164.97万头,年生猪出栏2979.20万头,存栏1539.37万头,家禽2.386亿只。2015年全省肉蛋奶总产达到583.1万t,肉蛋奶总产量居全国第11位。家禽、生猪出栏量分别位居全国第7、11位。在全省粮食生产获得12连增,畜牧业取得较快发展的同时,由农业废弃物和过量农药、化肥形成的农田生态污染也日益严重。因此,“十三五”全省畜牧业发展规划,已将畜禽粪污综合治理列为重点,在污染严重的规模化生猪、奶牛、肉牛养殖场和养殖密集区,建设一批畜禽粪污原地收集储存转运、固体粪便集中堆肥或能源化利用、污水高效生物处理等设施和有机肥加工厂。

国家关于化肥零增长目标和有机肥替代化肥政策的提出,为全省有机肥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针对全省农家肥和商品有机肥资源丰富的特点[9,10],研究全省商品有机肥暨有机肥产业发展问题[4,5,7],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对策,以适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要求,促进全省农业可持续发展。

2 产业现状与发展过程分析

2.1 产业现状

据初步统计(2015年底),安徽省复混肥料生产企业约300个,年设计生产能力达800万t,实际生产能力600万t左右,获登记证生产复混肥料品种(证)1300多个。而有机肥和有机无机复混肥料仅80多家,一般产能在5000~5万t不等,实际生产不足万吨,小作坊式企业仅千余吨。全省年生产销售有机肥在34~45万t之间。

近年,从此类企业获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登记审批情况比较,有机肥获审批的品种(证)仅为复混肥料品种(证) 的18%。2013年共有29家企业登记有机肥和有机无机复混产品(证)52个。2014年31家企业登记有机肥和有机无机复混产品(证)46个。2015、2016年约有45家企业登记有机肥和有机无机复混产品(证)111个,4年合计发证234个,生产使用产品的有效证约210~240个。

2.2 资源总量

作为农业大省,安徽的农家肥和商品有机肥资源十分丰富。据省农业有关部门统计,全省有机肥资源总量约为13046.97万t,其中绿肥415.76万t,畜禽粪便10729万t,人粪尿1902.21万t。另外,全省常年农作物秸秆资源可收集总量约4721万t。全省农业废弃物和有机肥资源总量可达17767.97万t。2015年省畜牧部门测算,全省畜禽粪便最大产生量10729万t,最小排污量也有4686万t,因此,农业废弃物特别是规模化养殖排放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十分严重。

2.3 发展30年分析

国内商品有机肥兴起于20世纪80、90年代。虽然安徽省有着丰富的有机肥资源,但受地方经济和技术条件的制约,商品有机肥企业发展一直处于落后状态。20世纪80年代全省畜牧规模养殖刚起步,较长一段时间内养殖规模及数量并不占优势。2000年后,集中养殖全面发展才成为养殖业的主导。初步形成养猪业一个大型猪场有上万头,养鸡业一个规模化养鸡场上万羽,养牛在上百头的规模。

安徽省在20世纪80、90年代商品有机肥生产较少。代表性的养殖企业有“正大”、蜀山养鸡场等。在合肥周边,安庆宿松,蚌埠市、马鞍山等地有一些小型有机肥企业。原料分散,需求不旺,环保不严。

至21世纪初,全省有机肥产业仍无大的改观。据统计(见表1),安徽有机肥和微生物肥料企业总数仅为江苏的24%,河北的19%。

近年进入兴起和发展淘汰新时期。2009年省土壤肥料总站统计,全省生物有机肥类企业53家,其中有机肥23家,出现3家万吨以上生产企业;有机无机复混肥企业28家,规模也有扩大,上万吨8家;生物有机肥2家。其后,经过市场运作仅存大约20家。目前,全省获得农业部登记的生物有机肥企业也仅3~4家,始终是安徽省短板。

2.4 与外省差距

山东省2016年统计已登记有機肥企业571家,全省设计生产能力1156万t,实际年生产量420万t,年实际销量349.8万t。山东省的生产销售量约是安徽省的8~9倍。

江苏省2016年底统计,全省有机肥企业163家,登记产品约288个,全省设计生产能力200万t,实际年产100多万t。江苏省年产有机肥也比安徽省多2~3倍。

3 有机肥产业发展战略展望

3.1 国家总体发展战略

党的“十八大”作出了五位一体的战略部署,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2015年5月20日,农业部等八部委印发了《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农计发[2015]145号)。规划提出:到2020年,农业可持续发展取得初步成效,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明显;到2030年,农业可持续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供给保障有力、资源利用高效、产地环境良好、生态系统稳定、农民生活富裕、田园风光优美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新格局基本确立。

为了适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发展要求,农业部在2015年出台了“国家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计划。提出2020年实现 “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即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化肥、农药总量减少,地膜、秸秆、畜禽粪便基本资源化利用。

3.2 有机肥产业成为国家农业政策扶持重点

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有机肥的施用情况,要求各地大力推广施用有机肥。2004~2016年,连续13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有机肥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除2011年以外,12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作为农业有关产业发展的重点。在优惠政策的推进上, 2015年12月1日国家专门发布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明确有机肥产品执行标准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86号),规定有机肥产品继续享受增值税免税政策。

4 产业发展主要问题

4.1 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虽然大多数产品符合国家最低标准 ,但由于大多企业规模小 、生产工艺 、生产设备相对滞后 ;部分企业技术薄弱 ,员工素质低;大多企业没有产品标准 、工艺规程 、检测设施 ,生产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 ,造成每批次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部分有机肥生产企业的快速发酵、废气(水)处理等关键技术仍不是十分过关 ,成为安徽省有机肥产业发展的“绊脚石 ”。质量成为有机肥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

4.2 宣传推力度不够

目前大多数农民习惯施用单质的化肥 ,已成为有机肥推广最大阻碍因素。商品有机肥的使用,仍局限于果树、茶叶等经济作物。商品有机肥推而不广,与政府不够重视产业发展有很大的关系。同时传统有机肥的“三低三大”问题 ,即:养分含量低 ,体积重量大;劳动效益低,强度大;无害化程度低,污染大,一直是制约有机肥推广和使用的“瓶颈”。

4.3 市场监管不规范

在化肥产能过剩和行业低迷的条件下,有机肥可谓是一块诱人的大蛋糕。以生物肥、生物有机肥为代表的有机肥产品蕴藏很大的市场空间,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将成为肥料行业新的增长点。巨大的市场前景,使得近年参与制造有机肥的企业不断增多,竞争尤为激烈。同时,由于行业进入的门槛低,目前全省有机肥生产企业基本以小厂居多,规模不够大,产业布局非常分散。个别企业甚至生产假劣有机肥冲击市场,欺骗消费者。因此,有机肥产业发展要注重生产企业的准入门槛,从资源、技术、产能等方面综合考虑,不要让一些没有能力的企业破坏了商品有机肥朝阳产业的整体口碑。

4.4 资金缺乏、成本过高

商品有机肥属于小众类的农业基础产业,国家没有扶植资金;而基础设施建设、机械设备的投资费用较大;周轉资金少,销售资金回笼时间长。

商品有机肥生产过程较长,成本高主要由于发酵堆腐时间长,人工成本高;原料的不稳定和多种配料全部需要从远地购进,秸秆、畜禽粪便等运输成本大。

5 发展对策与建议

5.1 加快技术引进和成果转化

安徽要改变现状,寻求规模化发展。必须在技术和设备方面有提升改造。学习山东省,发展精制有机肥、生物肥出口。据山东省农业部门调查,该省企业有机肥出口8.1万t,价格在1332元/t。走出小规模、低水平的困境,必须借鉴江苏省有机肥、生物肥升级改造的经

验,采取技术设备引进的方法。一是加大政府及部门的推进力度,二是加强科研、教学研究机构的参与,三是加快技术、设备市场化和扩大技术培训。

5.2 强化资金投入扶持

根据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发展要求,制定有机肥产业扶植政策,列入国家和地方财政支持范畴。一是建立产业技术研究基金,补助有机肥产业技术引进和研发,二是争取财政补贴生产机制(设备补助、原料收购补助、有机肥产业优惠贷款和利息补贴)。三是增加有机肥商品化使用补贴,逐步引导农民接受和使用商品有机肥。

5.3 建立有机肥产业优化发展推广新机制

由于政府建立的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仅为农民的单一性服务,有极大的局限性。而企业以市场销售为核心,面对新技术和产品的推广环节常常力不从心。建立一个连接产业生产与广域使用的推广新机制,才能涵盖有机肥技术研发、生产加工、市场销售、产品推广和农民培训等多个环节。一是组织建立企业的产业联盟。二是政府主导或扶植的社会化服务组织,每分发挥农民协会或行业组织的作用。三是建立企业为主导的研究、推广、培训平台。直接面向农业的专业种植,建立广域的农业技术、产品服务和农民技术培训为一体的推广体系。

参考文献:

[1]刘更另,金维续.中国有机肥料[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1.

[2]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有机肥料资源[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4.

[3]杨 帆,李 荣,崔 勇,等.我国有机肥料资源利用现状与发展建议[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0(4):77~82.

[4]王 岩.中国有机肥工业化发展历程与技术现状[J].中国有机肥,2009.

[5]鲁国军 有机肥料生产现状及产业化发展对策[J].中国农业信息月刊,2015(5X):155~156.

[6]赵敬坤,范晓伟.重庆市商品有机肥料生产现状与产业发展对策建议[J].农业科技通讯,2016(8):15~18.

[7]黄鸿翔,李书田,李向林,等.我国有机肥的现状与发展前景分析[J].中国土壤与肥料,2006(1):3~8.

[8]李国学,黄懿梅,姜 华.不同堆肥材料及引入外源微生物对高温堆肥腐熟度影响的研究[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1999,5(s1):139~142.

[9]胡荣根.安徽省有机肥资源现状及利用模式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21):90~91.

[10]王光宇,钱 坤.安徽省应高度重视有机肥行业的发展[J].安徽农学通报,2012,18(2):3.

[11]倪胜如.安徽统计年鉴2016[R].合肥:安徽省统计局,2016.

推荐访问:安徽省 产业发展 对策 有机肥 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