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县级公共图书馆与学校图书馆合作中的几个问题

摘 要:当前公共图书馆也面临发展的问题,特别是如何满足乡镇、村级这些地方的阅读需求,许多地方也进行了各种尝试,其中就有与学校图书馆的合作。本文主要阐述了县级公共与学校图书馆合作中可能遇到的几个问题,并提了自己的观点和认识。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中小学图书馆 合作

中图分类号:G25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a)-0251-02

县级公共图书馆是按照行政区划定义的图书馆,相应的还有国家、省、市图书馆。县公共图书馆是当前我们国家要求设立的最低一级的公共图书馆了。它的服务面向整个县域内的所有公众,然而很多县级公共图书馆只在城区建立了服务网点,服务半径相当有限,特别是乡镇和农村很难享受到图书馆的服务,所以要想延伸服务必须发展“触角”,即服务点或分馆。

以县图书馆为中心安排资金在各乡镇甚至村级设立公共图书馆服务点是最完美的方案,但在财力有限领导认识不足的大多数县,在各乡镇新建或腾出一定场所并安排相应人员和设备来建公共图书馆服务点(如果规模较大也可称之为“分馆”)是比较困难的。因而有些地方就把目光瞄上了各乡镇的中小学学校——随着教育的发展各地中小学学校成了当地的重点工程,有许多地方建起了新的楼房,人员设备也相对充足,如果能与学校合作把公共图书馆服务点建在学校,则既可增加学校图书馆的资源又能服务当地其他公众,不乏是一件两全齐美的事情。事实上我们也看到了一些地方正在尝试这种合作,并有一些成功的经验。比如国内的四川省米易县图书馆与当地中小学学校的合作,浙江省桐庐县图书馆与“桐中”的合作,当然还有国外的纽约公共图书馆与公立学校联手合作等。那么这样的合作模式适合所有地方吗?这样的合作都能实现双赢吗?笔者认为这需要探讨几个现实的问题,并且只有真正认识和解决了这些问题合作才会成功。

1 是否公共图书馆与学校图书馆可以相互取代

既然谈合作就不是取代,既不是公共图书馆给学校建“学校图书馆”,也不是把学校图书馆建成“公共图馆”。合作就必须有两个以上的主体,这些主体本身就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那么公共图书馆与学校图书馆又有哪些功能和价值呢?这就需要我们先了解公共图书馆与学校图书馆。

公共图书馆是为公众服务的图书馆,一般由政府兴办。与专业图书馆不同,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可以针对儿童到成人,即所有的普通居民。提供文化、教育、科普等的通俗读物为主的图书、公共信息、互联网的连接及图书馆教育。同时肩负收集与当地地方特色有关的书籍和资讯,并提供公众活动的场所。

自19世纪末维新派倡导的公共藏书楼和他们建立的学会藏书楼已具有公共图书馆的性质。1909年清政府颁布《京师图书馆及各省图书馆通行章程》,促进了公共图书馆的建立和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更是加大了对共公图书馆的建设。2011年2月10日国家文化部和财政部联合下发了《文化部、财政部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的文件,所有公共图书馆实行免费开放,自此越来越多的人把公共图书馆当作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因而公共图书馆可畏是历史悠久,而今更是蒸蒸日上、深入人心。

学校图书馆(我们这里讨论的主要是中小学校图书馆)常被誉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它的目标是帮助青少年培养有目的地利用图书和图书馆的能力与习惯,为此应通过提供阅读指导、丰富的阅读材料和利用图书馆的经验等,对学生进行辅导,帮助他们有效地利用图书和图书馆。

1910年建立的上海工部局立华童公学图书馆,1911年建立的上海市立万竹小学图书馆和1912年建立的北平公立第一中学图书馆都是著名的中小学校图书馆。198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小学校图书馆宣言》宣告:“中小学图书馆是保证学校对青少年和儿童进行卓有成效的教育的一项必不可少的事业,是保证学校取得教育成就的基本条件,也是整个图书馆事业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1981年5月文化部、教育部、团中央在北京联合召开全国少年儿童图书馆工作座谈会,会后国务院转发了《关于全国少年儿童图书馆工作座谈会的情况报告》的文件,要求各地加强领导,分期分批进行中小学图书馆(室)的恢复和建设,增设图书阅览室,按学生(或班级)数目从教育经费中安排一定数量的图书馆经费。1989年1月国家教育委员会在北京召开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工作会议,成立了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协会筹备组,并拟由国家教委颁发中小学图书馆工作条例,促使学校图书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

80年代以来,我国的中小学图书馆努力配合学校的教学开展工作,主动为师生提供教学参考资料,组织学生踊跃参加群众性的读书活动,有些中小学校还为学生开设阅读指导课,帮助学生掌握利用图书馆的知识,培养情报意识,提高自学能力。所以学校图书馆有其不可特殊的功能,不可替代。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所说的公共图书馆和学校图书馆合作成立的图书馆虽在学校,但却兼有公共图书馆与学校图书馆的功能,发挥着一般学校图书馆所不具有的作用。

2 是否是一厢情愿

不顾当地实际情况,不顾发展效果而一味强调公共图书馆的延伸发展,是当前县级公共图书馆发展中的一些“潮流”,而我认为是否要追逐这种“潮流”有待商榷。比如县公共图书馆去“帮助”某学校建设学校图书馆就是典型的例子。这种表面说是合作,实际上是迎合学校自身“创建”的需要,让公共图书馆送书和设备去学校应付检查的做法,结果就是由县公共图书馆提供资源建了一个只开放于学校内部的学校图书馆,从来也没有对外开放过。也许学校有其自身安全的考虑,有其自身的难处,但我更觉得是我们根本就没有找到一个热爱公共图书馆事业的人,一厢情愿地做事,结果只能是吃力不讨好。

另一些情况是公共图书馆为了增加图书流通量,为了考核数据的不断增长,变通地把学校师生当作了“数字游戏”的筹码。虽说学校师生也是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但在一个地方主要针对师生进行服务就违背了公共图书馆的本质。简单地说,公共图书馆带有“公共”二字,就是要服务所有公众,一个只有学校师生参与而没有其他公众参与的图书馆怎么能体现“公共图书馆”的服务?

有人说,送书送哪里不是送!学校还有那么多师生,书送去也不浪费!的确如此。在县公共图书馆自身发展相对较快,资源相对丰富的情况下这种帮助是可以的,但我们谈县级公共图书馆与学校合作本身就是因为县级公共图书馆当前发展还不是那么快、资源还不是那么丰富、经费还不是那么充裕的现实状况,合作是希望1+1>2的结果。同时,就现在的行政体制来说,教育和文化是两条线,学校由教育部门管,公共图书馆由文化部门管。把用于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惠及所有公众利益的资金用于教育事业的发展,那么我建议直接减少文化资金增加教育资金不是更直接和高效?何必绕着弯地玩华而不实的“创新”呢?当然我的意思也不是说县级公共图书馆就不能给中小学校图书馆送书、送设备,只是学校图书馆建设的任务并不落在县公共图书馆身上,先做好自己的事有能力再去帮忙比较好,特别是“一厢情愿”地做事我是不赞成的。这好比在火场救人,你得自己先有救才是救别人的前提条件。

所以要与学校合作建立公共图书馆流通点除了学校愿意共享场地、人员、设备等,最关键的是要找到热爱图书事业的那个人——这个人可以是教育局的领导、学校的校长、也可以是学校的图书管理员,当然更多的时候是需要公共图书馆的人利用各种人缘,组织各类活动去说服、去影响他们。找对了人,有了共同爱好和目标,事情才能办成、办好。

3 是否建立了合作协调机制

在美国,公共图书馆与学校的合作是得到了多方面的支持与促进的,包括国家政府的管理与控制、地方政府的管理与控制、行业协会的协调与促进等。其中,国家图书馆和信息科学委员会作为美国政府向公众提供图书馆及信息服务的施政咨询机构促进了合作的开展,而《博物馆及图书馆服务法案》及《中小学教育法案》则主要从经费和合作机构类型等方面为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校的合作提供支持和指导。

而我国目前《公共图书馆法》的立法程序尚处于最后调研、修改完善阶段,其他多部教育类法律对公共图书馆与学校合作只是有所提及却并不明确。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51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相互配合,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校外教育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37条规定,“学校应当保证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开展文化娱乐等课外活动。社会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应当为学校开展课外活动提供便利。”《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构工作规程》第4条规定,校外教育机构工作应当“面向全体少年儿童,面向学校,面向少先队,实行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

对于公共图书馆而言目前可以参考的也只有国际图联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公共图书馆服务发展指南》中指导性地提到了——公共图书馆最重要的机构关系之一就是与当地社区的学校和教育系统的关系。说明了公共图书馆与学校合作也是有必要的。

如果合作可以更好的发挥作用,那就应该合作。通过县一级的政府出台相关政策统一布置和协调当地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是当前我国县级公共图书馆和中小学校图书馆合作的最好的合作机制之一。如四川省米易县图书馆与当地中小学学校的合作。

如果不能从政策上开展合作,那么通过图书馆的行业协会,建立行业联盟也可以起到协作协调的作用。比如协调好开放时间、管理人员、财产处置等内容。

4 是否能够做到资源共建共享

任何人、任何单位之间的合作都不能是一方付出,另一方受益,而应当双方付出共同受益。县级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校的合作也应当如此。拿出自己的东西,资源互补,共建共享。

那么学校主要有哪些合作优势呢?

首先,各乡镇中小学校有地理优势。乡镇中小学校为了让附近居民的子女上学方便,一般都会建在人员相对集中,交通相对方便的地方。所以公共图书馆在向乡镇延伸发展的时候,为了减少投入利用中小学校现成的场所是合作首要考虑的原因。如果一个学校的位置不具备地理优势,那么公共图书馆与其合作也就失去了意义。图书流通点的建设那就是团体借阅的性质了。

其次,乡镇中小学校可以解决县级公共图书馆人员不足的问题。县级公共图书馆大多数本馆人员就已经比较紧张,如果向乡镇延伸发展则势必要解决增加人员的问题。而学校恰好有这么个优势,学校一般就有一个图书管理员,有些还会有多个,虽然很多乡镇中小学校的管理员对图书管理并非专业,但是通过培训,对管理一个小型图书馆的日常工作应该足够胜任了。

再次,学校本来就有一个学习和阅读的氛围,乡镇公共图书馆的流通点建在学校这也不得不说是一种很好的选择。朗朗的读书声、蓬勃向上的少年、辛勤工作的园丁还有远离“世俗”的嘈杂,相信很多人一进入这样的“图书馆”就有学习的冲动。

最后,学校师生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读者群,对于开展各类读者活动有很大帮助,同时还有接送孩子的家长。家长在接送孩子的同时可以方便地借阅图书,各类活动也可以有选择地参加。

那么县公共图书馆又有哪些优势利于合作呢?

首先,我觉得县公共图书馆的最大优势在于资源。在县内,县图馆是全县的资料、信息中心,有着相对充裕的购书经费,图书资料的更新也相对较快。这对于乡镇学校图书馆来说,是合作的基础。

其次,县公共图书馆的人员和业务相对专业。图书馆工作人员长年从事图书馆专业工作,有着相应的图书馆专业职称,而乡镇学校图书馆一般都是由教师来兼任管理员,对于图书馆分类、排架、信息检索等比较陌生。因此通过公共图书馆可以得到业务知识地培训和帮助。

最后,县图书馆作为当地的信息服务中心,可以发挥信息资料调配中心的作用。学校图书馆购置的图书大多类似且复本较多,如果县公共图书馆与多个学校图书馆建立合作机制,就可以把县图书馆作为资料调配及交换中心来使用。通过集中采购降低单价,通过调配、交换减少图书复本,提高图书利用率。

总之,县级公共图书馆为了为适应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向乡镇甚至村级延伸服务是很好的想法,但大多县级公共图书馆本身财力、人力有限,心有余而力不足。因而想出了与学校合作的办法,当然这种合作也是当前发展中的一种尝试与探索,许多问题需要讨论与解决。

参考文献

[1]史拓.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校合作的中美比较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2(5)77-79.

[2]于春明.美国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图书馆联合办馆模式研究——以格林敦联合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2(3):82-83.

[3]朱从梅.县级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校图书馆合作交流的实践与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3,2(10):66.

[4]赵惠.公共图书馆为何能赢得人们的心[J].文教资料,2010(34):82-83.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EB/OL].[2011-12-01].http:///new/63/73/128/2006/2/su0928123 715226002147-0.htm.

[6]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EB/OL]. [2011-12-01].http:///ziliao/flfg/2006-06/30/content_ 323302.htm.

推荐访问:县级 几个问题 图书馆 公共图书馆 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