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件运动理论研究的对话录

吴品才:文件运动理论与文-件管理技术近年来在国内外档案界的研究热度一直未降,我也十分专注地投身到了这一研究领域,并深感这块土地的深厚与肥沃,有许多问题值得继续深入研究,更有必要与档案界同仁交流。

张照余:确实,文件运动理论至今仍是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中的一个热点,一直受到国内外许多档案学者的倾情关注,甚至有学者专门以这一领域为研究对象,如阿根廷的巴斯克斯等。我国档案学界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所发表和出版的论文、著作同样说明了这一问题。我在早期也对它产生过浓厚的兴趣。上世纪90年代初,去美国做访问学者时,我有幸在那里阅读了大量的档案学英文文献,其中有相当多是关于文件运动理论方面的。目前我给本校档案学本科生讲授的档案学专业英语课程中也录入了几十篇关于文件运动理论方面的文章。美国访问归来后,1993年7月我们合作翻译并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卡罗尔,库切和J.V.卢梭的著作:《文件生命——档案与文件管理的系统分析》,但我们同时也应承认,在文件运动理论研究中的许多问题和观点上还存在着不同的声音,而且争论十分激烈和尖锐。在此,我想提一些问题,提供我的一些观点,并想听听你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因为近年来你在这一方面相当努力,成果显著。

吴品才:可以!文件运动理论之所以能引起中外档案界的广泛关注,笔者认为,其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该理论以文件价值为切入点来研究文件和文件管理。我们知道,文件价值是文件存在的唯一理由,只有在现在和未来时空范围内,文件能呈现出一种或若干种价值类型,文件便有存在的必要,才有继续保存的价值。如果文件在现在和未来时空范围内小能呈现出任意一种价值类型,那么,文件也便失去了存在的必要。从文件价值和文件运动的角度来研究档案学理论和档案工作实践,这不仅体现了一种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的转变,更是抓住了问题的主要方面,同时也使许多长期困扰档案界的档案现象得到了较为圆满和更为充分的解释。是的,我对文件运动理论产生了十分浓厚的兴趣,也有自己的不少想法,但最早是从我国档案学者何嘉荪教授和陈兆祦教授等处受到的启示,从他们所发表的相关论文中学到了不少关于这一理论的真谛。之后,在不断学习和研究中发现,这一理论的研究远未穷尽,还大有可为。因此。笔者认为。这一理论不仅过去、现在,而且未来仍会受到中外档案界的相当关注,本人十分愿意倾听档案界前辈的指点,也愿意与档案界同仁交流有关这一理论研究的一些心得,以促进这一理论的发展。

张照余: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普遍性问题是我们长期以来一直关心的一个问题,且始终存有不同声音。所谓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普遍性就是指产生形成于西方国家的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是否也适用于解释和指导我国档案学理论和档案工作实践的问题。你也知道,文件生命周期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后引起了我国档案界的广泛关注,但在如何看待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态度问题上,我国档案界却存在着截然不同的两种看法。其一,认为它完全适用于中国:其二,认为不宜把它中国化,至今仍争论不休。否定论者的理由主要是认为中外文件与档案概念、档案工作管理体制和档案工作实践的不同。事实上,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文件中心确是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产生的实践源泉,而文件中心首先产生于西方,我国至今几乎不存在文件中心。理论来源于实践,因此,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在我国既没有产生的土壤,也没有适用的指导空间,再说,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是建立在广义文件概念基础之上的一个理论,没有广义文件概念就不应该也不可能产生文件生命周期概念,自然就不能形成文件生命周期理论。而在我国至今主流文件观念仍是狭义文件观,它认为文件是档案的前身,档案是文件的归宿。从这些方面来看,认为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不宜中国化,或不适用于中国,似乎也有一定的道理,不知你以为如何?

吴品才:我认为,回答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要对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有一个完整、准确、客观、公正的认识。首先笔者认为,文件生命周期理论虽是对文件中心建设经验的高度总结,又指导着国外文件中心的建设,但它所揭示的却是文件运动的客观规律,具有普遍性。西方国家的文件运动规律如此,我国的文件运动规律也是如此。因为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思想基础是根据文件先后呈现的价值类型不同来划分文件生命的阶段的,文件在生命运动全过程中先后呈现出:现行价值-凭证价值-历史研究价值,因而文件的整个生命运动过程相应地被划分为现行期、半现行期和非现行期三个阶段。显然文件在其生命运动全过程中呈现出的这种价值类型变化规律并非西方国家的文件所特有,我国的文件在其生命运动全过程中也呈现出了同样的价值类型变化情形。因此,我国的文件生命运动过程同样可据此划分为上述这样三个阶段。而从我国的(现行)文件与档案全过程管理模式来看:文件室-档案室-档案馆,也明显反映出这种对应的管理三阶段性,现行文件由形成部门管理,发挥现行价值:非现行文件由档案馆管理,发挥历史研究价值:所不同的只是半现行文件的管理。根据我国现行档案管理体制的规定,半现行文件由各自建立的基层档案室管理,但发挥的价值类型依然主要是凭证价值,虽然中外半现行文件的管理方式有所不同,但这并不影响我国文件生命运动过程三阶段的划分和呈现。这种中外文件生命运动全过程阶段性呈现的一致绝非偶然,它是文件运动客观规律内在作用的必然反映。早在1988年吴宝康主编的《档案学概论》中就明确指出:档案的流程分为档案的形成、中转和归宿三个阶段。中国人民大学的冯惠玲导师称“这种划分与库蒂尔、卢梭的文件生命三段论有异曲同工之妙”。这就深刻地指出了我国的(现行)文件与档案全过程所呈现的三阶段性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中所描述的文件三阶段性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其实,半现行文件的科学管理模式不应是唯一的,由文件中心和基层档案室来管理都是可行的,只是它们各有不同的适用范同。在一定条件下,我们应采用文件中心或商业性文件中心来管理,而在另一条件下,则应采用基层档案室来处理。它们应该而且可以共存,并不是排它的或非此即彼的,从流行文件中心管理模式的西方国家来说是如此,它们从来就没有排斥过基层档案室模式,我们也应如此。那种单一地采用基层档案室模式的做法必然会在实践中暴露出许多问题,这在我国档案工作实践中已得到了充分印证。但这并非表明我们从此就应完全抛弃这一模式,因为这些问题并不是在任何单位都有暴露,没有产生问题的单位说明采用基层档案室模式是适宜的。其

实在同等管理效率的情形下,我们应优先采用基层档案室模式,因为半现行文件是为形成单位服务的。而基层档案室显然比文件中心距离更近。所以,我们不应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事实上,采用文件中心模式和基层档案室模式来处置半现行文件都是尊重文件运动客观规律办事的,并不是说只有采用文件中心模式才是尊重文件运动客观规律办事的,因为它们都采取了不同于现行文件和非现行文件的存放地点和管理方式,遵照不同运动阶段内的文件采用不同的存放地点和不同的管理方式来进行的要求。我们应该知道,半现行文件管理究竟应该采用哪种模式进行,这是个最佳管理效率问题,

至于文件在生命运动过程三阶段中从何时起称为档案,对此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并未描述,这也不是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本身的内容。从世界各国的情况来看,美国把处于非现行期的文件才称为档案,而西欧多国则把文件从现行期起一经正式形成就称为档案。但这些具体规定和做法的不同并没有影响他们对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接受。在我国确实至今没有建立“半现行文件”概念,但这并不等于说在我国不存在具有“半现行文件”属性的文件,具有这一属性的文件是客观存在的,“半现行文件”概念只是对具有这一属性文件的一种特征性称呼而已。我国各基层档案管理部门的职责实质就是主要承担半现行文件的管理。另外,今天的中国主流文件观念仍是狭义文件观,但这并非表明这一观念一定是科学的。那种现行文件与档案,不仅在认识上,而且在管理上,割裂开来的做法,已经在我国的档案工作实践中暴露出许多致命的缺点。我们在20世纪80年代就呼唤“文档一体化”。这实质是对我们过去做法的自我否定,呼唤变革,具体说就是对狭义文件观和现行文件与档案完全分别管理的否定。电子文件的出现更显得这种否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可见,以中外文件与档案概念的不同为由来拒绝接受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是站不住脚的,也是不科学的。如果只是由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源于西方而坚持认为它有西方色彩,从而拒绝接受,那么在当今社会背景下这种思想未免太不够解放。

所以,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所揭示的文件运动规律是世界各国文件运动的普遍规律,并非西方国家所特有,我国的文件运动规律也是如此。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根本就不存在是否适合中国国情或是否适宜中国化之说。它本身也是中国文件运动客观规律的揭示,接受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是承认文件运动客观规律的具体表现。我们完全应该而且可以利用这一理论来改造和指导我国档案工作实践的开展。

张照余:文件中心能否在我国普及推广的问题也是我们长期以来一直在讨论的一个话题,虽然肯定和赞成者不少。1988年我们也已在甘肃省永靖县试建了一个文件中心,但客观事实却是这一事物在我国至今未能普及起来。这就为否定论者找到了依据,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你对这一问题又是如何认识的?

吴品才:文件中心的中国化问题在我国已讨论许久,发表的文章也很多。因此,对诸如是否接受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基层档案室的创设与普及等方面因素对文件中心在中国普及的影响,在此就不再叙述。我想说的是,首先我对文件中心的中国化历来持肯定观点,甘肃省永靖县文件中心的创建并取得与国外文件中心相近的效果,应该是文件中心能够中国化最有力的佐证。我们知道,当初文件中心在国外能够成功推广的最根本原因主要就在于文件中心的高效精简节约。那么,为何在国外取得这样一种成效后就能得到法律上的规定和认可,并很快能得以推广,而在我国取得同样的成效后却难以推广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长期以来我们的效益观念不够。即使在改革开放近30年后的今天,情况虽已大有好转,但应该说仍不够理想,尤其是过去市场经济在我国并未得到很好的开展实施。私有经济成分在我国比重较少的时候,更是如此。而效益观念是否强烈应该是影响文件中心能否建设和推广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文件中心的建设本身就是树立和实施最佳管理效率问题。由于我国至今效益观念仍不够理想,因此,文件中心难以在我国普及推广可想而知,再加上在我国半现行文件本身当前已规定由本单位建立的基层档案室来统一管理,这就更难推广文件中心的建设,

另外,笔者以为,一个国家的政务公开程度也会影响到文件中心的建设。尽管已经认识到文件中心能给我们带来很多优越性,但在保密是原则、公开是例外的情形下,一个单位是不太愿意会把自己的半现行文件拿出来交给外单位管理的,它始终会担心泄密。当前有一地区正在建设一个与国际接轨的文件中心,笔者曾咨询过政务信息公开对建设的影响,回答是影响较大。而我们现在的要求是:公开原则、保密例外,因此,信息泄密担忧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消除,

笔者深信,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效益观念的不断增强和政务信息公开的不断推行,文件中心建设在我国必将盛行,直至普及推广。有的省市地区已把文件中心建设列入了自己的规划。这是可喜的进步,也是历史的必然。

张照余:电子文件的产生让档案界有了无尽的研究内容,由于电子文件与传统的纸质文件相比,呈现了许多特殊性,如信息的非人工识读性、系统的依赖性、信息的易变性、信息存储的高密度性、多种信息媒体的集成性等。因此,档案界普遍认为,电子文件的特殊性深刻影响到了电子文件的管理,但电子文件的这些特殊性是否也会影响到电子文件的运动情形呢?我发现中外档案界已有不少学者对此作了一些研究。他们的普遍观点是:电子文件运动情形有其一定的特殊性,而这种特殊性就是由电子文件的特殊性所导致的。如澳大利亚档案学者所提出的文件连续体理论就是典型的反映。他们的研究对象就是针对电子文件的,“该理论打破了原来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中阶段之间截然分开的界限,取而代之的是连续保管模型,指出纸质文件的那种从生成到处置的线性过程并不适用于电子文件,因为电子文件的本质是动态的和可重复的,同一份电子文件的不同版本可以在不同的领域得到使用。有时一份非现行电子文件经利用又以现行电子文件的身份出现了”:国际档案理事会电子文件委员会编写的《电子文件管理指南》中专门提出了电子文件生命周期(TheLife Cycle of Electronic Record)概念,并把电子文件的生命周期划分为如下_二个阶段:概念阶段(或称设计阶段,eonceptstage)、形成阶段(ereationstage)、维护阶段(maintenancestage)。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的冯惠玲教授在其主编的《电子文件管理教程》一书中也

明确指出:电子文件运动的不同阶段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处于后阶段的电子文件有向前阶段转化的可能:甚至有人明确指出,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揭示和描述的是纸质时代文件运动规律的情形。它在电子文件时代已不再具有适用性,电子时代的文件运动规律应由文件连续体理论来说明,等等。显然,这些档案学者所描述的电子文件的运动情形确实有别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中所刻画和描述的文件运动情形,具有相当的特殊性。我觉得这些描述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这并非是个别人的一种奇异观点。这种认识具有相当的群体,就连国际档案理事会也有这种认识,不知你的认识如何?

吴品才:张教授,虽然你当前主要专注于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研究,但看来你对文件运动理论研究的最新动态了解也不少。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关于电子文件运动情形异常现象的描述你都较为清楚。当然,除此之外,还有若干学者也论述和研究了电子文件的运动情形,结论大体相近,都认为存在着有别于纸质文件的特殊运动情形,但笔者对此却有不同看法。我觉得要准确地解析和认识电子文件运动情形,我们必须要搞清以下几个问题:首先,载体类型和记录方式的变化对文件运动概念的内涵是否有一定的影响。换言之,纸质文件运动概念与电子文件运动概念本质上是否相同或一致。其次,载体类型和记录方式的变化对文件价值类型及其变化规律是否有影响。再次,载体类型和记录方式的变化对文件运动阶段及其划分标准是否有一定的影响。第四,载体类型和记录方式的变化对文件运动整体性是否存在着一定的影响。只有弄清楚了这些问题后,我们才能回答电子文件运动情形与纸质文件运动情形是否存在着一定差异的问题。

显然,载体类型和记录方式的变化对文件运动概念的内涵不应有任何影响,即纸质文件运动概念与电子文件运动概念本质上是一致的。如果这两个概念本身是有差异的,那么我们来探讨这两种不同类型文件间的运动情形是否存在差异就变得毫无意义。任何文件的运动概念都应该是一致的,不论其载体类型和记录方式,也不论其产生领域和所处阶段等,都是指由于文件在现在或未来时空范围内能够呈现出一种或多种价格类型而使文件拥有生命所导致的。如果文件在现在或未来时空范围内不能呈现出任一种价值类型,那么这样的文件便已丧失生命。文件运动源于文件生命,文件生命源于文件价值,没有价值的文件便是没有生命的文件,或说这样的文件已丧失生命,而没有生命的文件何谈文件运动?任何文件的运动都不是指由于文件存放地点的变化而产生的物理运动:同样,载体类型和记录方式的变化对文件价值类型及其变化规律也不应有任何影响。因为文件价值只与文件自身属性和主体的需求有关,与载体类型和记录方式应该无关。同样的信息内容在不同的载体上应该能够呈现出完全相同的价值类型,不会在纸质载体上能产生某种价值时,在电子载体上就不能产生出这样的价值,只要它们在相同的时空环境下就行。载体类型和记录方式的变化对文件运动阶段及其划分标准,以及对文件运动的整体性都不会有丝毫影响,对任何类型文件的运动阶段都应依据它们所能呈现的价值类型不同来进行,呈现出同一价值类型就表明文件处于同一运动阶段,呈现出不同价值类型就表明文件处于不同运动阶段,其他任何划分标准都是值得商榷的。至于文件运动的整体性在电子文件上则表现得更为明显。所以,从这样一些内在的剖析来看,笔者难以理解所谓电子文件运动情形的特殊性。在笔者看来,电子文件运动情形与纸质文件运动情形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不应也不会有什么区别。

张照余:你的分析很有道理,概念统一、思路清晰、逻辑严谨、推理充分。照此说来,电子文件运动情形与纸质文件运动情形确实不应有什么差异。我阅读过你的专著:《文件纵横运动论》,其中,有一章是专门论述电子文件运动情形的。你在书中用“电子文件纵横运动论”为题来概括本章内容,这本身就有力地说明了在你看来,电子文件运动与纸质文件运动一样,有的也可以呈现出纵横运动。你是用一般电子文件的纵向运动和CAD电子文件的横向运动来说明问题的,就是说,一般电子文件只具有纵向运动,而CAD电子文件不仅拥有纵向运动,而且还具有横向运动。这同书中前面你在论述纸质文件的运动情形时是一脉相承的,但你又如何来解释以上这些学者所描述的电子文件运动情形的异常现象呢?

吴品才:是的,你可以认为主要是针对纸质文件的。因为我们的文件或档案载体之前主要是纸质的,但就其本质而言,并不是专门针对纸质文件来说的。因为这些纵横运动情形在论述时并没有依赖于什么样的特定载体类型和记录方式,或者干脆说,与文件的载体类型和记录方式无关。至于如何解释以上这些学者所描述的那些所谓的电子文件运动情形的异常现象问题,笔者以为也并不难。文件连续体理论对大文件观、文件运动的整体性和阶段性的描述是十分清晰的。所不同的是在各运动阶段内文件管理间的关系问题处理上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在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中,确实是不同运动阶段内的文件选择了不同的存放地点和不同的管理方式来进行,给我们的明显感觉是文件管理应与文件运动相对应。选择文件适宜的存放地点和管理方式时首先应关心文件所处的运动阶段,即不同运动阶段内的文件管理之间界限分明、截然分开。虽然我们也指出了这些管理间的联系性和连续性,这对纸质文件确实是适宜的,但对电子文件而言就存在着问题,因为电子文件的特点要求电子文件必须实行前端控制和全程管理。这就对电子文件前后管理间的联系性和连续性作了更高甚至苛刻的要求,这就是连续管理或连续保管。而电子文件生命运动全过程中的价值类型呈现及其变化规律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因此,电子文件生命运动全过程依电子文件所能呈现的价值类型不同仍可清晰地划分为几个相同的阶段。所以,所谓电子文件各阶段间界限模糊,或说没有明确的界限,这是针对管理而言的。从连续体理论中反映出,电子文件各管理阶段间确实界限模糊,甚至有人干脆认为电子文件管理阶段已消失。而对电子文件的运动阶段而言,我们不能说电子文件各运动阶段间界限是模糊的,电子文件各运动阶段间仍是界限清晰的,只是外在标志不明显,但可通过电子文件所能呈现的不同类型价值来表征。

辨清了文件运动阶段与文件管理阶段的区别与联系后,我们发现,所谓国际档案理事会所提出的电子文件生命周期的三阶段划分,其实所指的首先是电子文件管理系统的生命周期。划分的也不是运动阶段,而是管理阶段。电子文件生命运动过程的时间跨度相当于管理周期中的维护阶段的时间跨度。这也充分说明了,不

仅在我国,就是在国际档案界,许多学者同样混淆了文件运动阶段与文件管理阶段这二个相关但却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我们不能以文件管理阶段来代替文件运动阶段。尽管有时这二者是对应的、一致的,如对纸质文件而言。至于所谓的非现行电子文件经利用又以现行电子文件的身份出现,这正是笔者在《文件纵横运动论》一书中论述的文件横向运动的重要内容,这种文件运动形式并不只是电子文件才特有的,纸质文件同样也是拥有的。笔者是通过对科技档案现实性特点的深入剖析而发现文件横向运动的。肖然,载体类型和记录方式的变化对文件价值的呈现及其变化规律没有任何影响,但对文件价值的实现却可能是有影响的。在计算机及其网络环境下,文件共享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可以多人、异地、同时利用同一份电子文件的内容。纸质文件的利用用户必须对有文件才能利用,而电子文件的利用用户不必拥有文件就能利用。所以,这样一种特殊形式的文件运动,对电子文件而言,只是可能更易让我们感觉到,并可能频繁地让人感觉到而已。但我们并不能因此就得出,纸质文件不具有这样一种形式的文件运动。

张照余:如此看来,这些所谓电子文件运动情形的异常现象,其实大都是指由于电子载体的采用和记录方式的革命对电子文件管理所提出的特殊要求。电子文件运动情形并不是真的因此产生了异常现象。这种载体类型和记录方式的变化并没有影响到文件运动内在的实质,电子文件运动情形与纸质文件运动情形是相同的,这就又有一个疑问要提,即文件运动理论给档案界不少人的感觉是很好,但理论性太强,对实践的指导性不强。文件价值及其变化规律问题确实非常重要,但这样的研究过于抽象,你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

吴品才:文件运动与文件管理是不同的,文件运动概念的内涵并不包括文件管理,也与文件管理无关。但研究文件运动理论、划分文件运动阶段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管理文件,使文件在局部管理和整体管理上更为科学,否则文件运动理论本身就不会有生命力。文件在不同运动阶段内由于拥有不同的属性、不同的用户类型而要采用差异化的管理方式,但局部管理应服从整体管理要求,各局部管理间应协调一致,避免有交叉重复现象发生。在筹划和制订管理方略时应统筹兼顾。因此、笔者在表述时,常把文件运动理论与文件管理技术紧密连在一起,以表明文件运动理论的研究目的和它对文件管理的指导意义。

其实,任何一种文件运动理论都不会仅仅研究文件运动本身,都还包含有它对文件管理指导作用的研究内容。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如此,文件连续体理论更是如此。在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中,对应于不同运动阶段内的文件管理的阶段性特征十分明显,突出了不同运动阶段内由于文件拥有不同的属性、不同的用户类型而采用差异化的存放地点和差异化的管理要求,只是文件生命周期全过程连续整体管理的要求体现得稍显不足。但我们常说,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是文档一体化管理的理论依据。这说明文件全过程连续整体管理的要求在此理论中同样是有体现和反映的。这是广义文件观(或文件生命同期概念)和文件运动整体性的必然要求和必然结果。而在文件连续体理论中,文件全过程连续整体管理的思想和要求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反映,这显然更好地符合了电子文件的特性及其最优化管理要求。该理论主要因此而得名,它同样是广义文件观和文件运动整体性的必然要求和必然结果。同时,从连续体模型的文件保管轴上的“文件、档案、全宗和档案组合”来看,不同运动阶段内文件管理的阶段性特征也是明显的。对任何文件而言,不论是纸质文件、电子文件,还是其他类型的文件。处在不同运动阶段内时,我们都不应采用同一方式来处理。试想,现行电子文件、半现行电子文件和非现行电子文件,我们怎么能采用同一方式来处理?只是这种文件运动的阶段性和文件管理的阶段性不一定有确切明显的外在标志,因为它的连续整体管理可能在同一地方或同一单位内得以完成。实际上,厄普沃德所创立的文件连续体理论正是这样一种思想和实践的反映。

中国人民大学的冯惠玲导师早就明确指出:“电子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应该是对以文件价值变化为基础的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在本质上适用于电子文件,同时,需要按照电子文件的特点对这一理论进行部分的修正”。笔者认为,继承的和本质上二适用的是文件运动及其规律的本质,需要修正和发展的是文件管理。这说明文件运动及其规律是对文件管理有指导和影响作用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影响和制约文件管理的因素还有其他,诸如文件特点、文件信息内容的特点(如重要性和密级等)等。

张照余:文件纵横运动论是你的重要思想,你从建立文件或档案的微观定义出发,始终如一地坚持以文件呈现的价值类型为标准来判断文件所处的运动阶段和运动状态。认为经典的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只揭示和描述了所有文件所共同拥有的纵向运动形式,而有的文件除此之外还拥有横向运动。在我看来,这很好理解,也十分清晰。这可能是我们都是理工科出身的缘故。可档案界还是有学者对此有不同声音的,他坚持用文件运动回流来说明这种档案现象,也就是说,文件运动回流和文件横向运动的产生背景和产生目的是相同的,关键是看哪一种更科学合理。同时你应该对文件纵向运动和文件横向运动有一个更为简洁明了的解释。

吴品才:你对我的学术思想的理解非常到位,同时也谢谢你的指点。是的,我们可能都有这样的感受,一种观点诞生后,自己认为可能已相当清晰和准确,可在别人看来可能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有的可能是理论本身确实就存在一定的不足,而有的可能是由于自己的描述不到位而使别人产生误解或理解上的错位。关于文件纵向运动和文件横向运动含义的问题其实非常简单。文件纵向运动是文件沿时间轴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而产生的运动形式。因此,它自然是针对文件形成活动(假设为A活动)而言的。具体为:A活动的现行文件转化为A活动的半现行文件,进而再转化为A活动的非现行文件的运动情形。这正是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所描述的文件运动情形。尽管这一理论本身并没有显现出针对何种社会实践活动而言,而文件横向运动则是指文件在横跨两个先后开展的、不同的且又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间所能发生的运动情形。具体表现为:出于A活动开展需要而形成的文件又在B活动的开展中呈现出现行价值,即A活动的文件同时又能推动B活动的开展,成为B活动的现行文件。这样的文件我们就说它不仅拥有纵向运动,而且还拥有横向运动。因此,笔者认为,文件横向运动发生的必要条件是A、B二个活动的开展过程拥有相同的要求,不论这种要求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如果一份文件内含这一要求,则该文件自然既能用于推动A活动的开展,呈现出现行价值(不管是当前还是曾经),又能在B活动的开展中呈现出现行价值,于是,文件便在A、B二个活动间发生了横向运动。所以,简单说,文件横向运动就是指A活动的文件(现行、半现行和非现行均可)转化为B活动的现行文件的运动情形。对此,笔者已在过去的几篇相关论文中作过专门的说明,在此不再多述。而关于文件运动回流和文件横向运动的比较问题,笔者最近在《档案与建设》2007年第7期上专门撰写和发表了一篇题为《文件回流运动与横向运动的思辨》一文。文中笔者通过研究,阐述了文件回流运动与文件横向运动的共同点、差异点。最后展开了文件回流运动与文件横向运动的思辨,指出文件回流运动本质上是不可能发生的,否则就是对时光不能倒流和过程不可逆的否定。而文件横向运动理论不仅与文件运动理论本身的思想内核一致,而且是在二个相关的活动间发生的,又回避了时光倒流和过程可逆的观点。所以,笔者力主文件横向运动理论,有兴趣的读者可参阅此文,在此同样不再多述。关于《文件运动理论与文件管理技术》可以探讨和交流的内容十分丰富,在此,我们就对话至此,以后有机会再交流。

推荐访问:理论研究 对话 文件 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