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医学教学改革略论

摘要:阜阳职业技术学院以教学改革的实践为依据,提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具体举措,列出了近几年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医学专业取得的四项成绩,提出了教学改革的五个手段,阐明了改革实验教学培养创新能力的五种方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医学教育;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37(2014)01-0044-03

随着当代医学教育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医学教学活动并不仅仅是传授医学知识,而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主动学会这些医学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去发现、评价和运用新的医疗信息,而不是仅简单的记住一些事实。然而,由于医学课程太多,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短,高度浓缩的课程,使得学生没有充足的是时间去深层次理解这些知识。因此,必须改革现行的医学教育教学模式以适应当代医学教育的需要。医学教育虽起步较晚,但近几年却获得了较快的发展,通过改革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及考试方式等,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近年我院医学专业所取得的成绩

(一)生源和报到率

近几年医学专业成为深受考生欢迎的热门专业,每年录取分数为专科录取的高分数段。学生入学成绩高,报到率在92%以上,学生质量好,安心学习,热爱自己的专业,形成了招生、培养和就业的良性循环。

(二)护士资格证考试通过率

社会对护理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护士资格证考试制度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护理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为适应医学科学的发展及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的需要,对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准确把握护理专业特点,即时调整护理课程体系,加强教学管理,狠抓教学质量,努力争创省内护士资格考试考前培训基地,并依托次培训基地,聘请省内外教学名师对考生进行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近三届护理专业毕业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分别为:91.6%,93%和99%。

(三)就业率

近几年来,在学生就业工作中,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用心做好、做优、做细、做实就业工作,学院领导亲自抓学生就业工作,制定就业工作计划,落实就业工作具体措施,确立并巩固了一大批级别较高的实习就业基地,大大拓宽了毕业学生的就业渠道和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建立并完善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就业信息动态数据库,并利用学院网站、个人飞信、个人博客等方式及时发布最新的求职、招聘信息,实现网络信息的全覆盖。2010、2011及2012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5%以上,部分毕业生在北京、南京、合肥、蚌埠、镇江、徐州、上海等城市的三甲医院就业,就业形势喜人。

(四)实习及用人单位的满意率

为加强学校与医院间的联系、规范学生实习期间的管理,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定期派医学专业教师及班主任、辅导员对实习单位进行回访,以了解学生实习工作的总体情况并深入科室了解医院带教及学生日常工作情况,通过回访,绝大多数医院对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实习表现表示肯定,认为学生在临床实际工作中理论知识扎实,操作技能娴熟,适应性强。经毕业生跟踪调查,实习及用人单位满意率达95%以上。

二、学院高度重视教学改革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学院加大投入,派出专业教师参加国内外的培训,学习并推广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的教学方法,加强以问题为导向(PBL)的学习模式并通过调研大胆进行课程改革,探索采用基础和临床交替教学,理论和实践滚动联系的教学方法。

(一)精简课程门数

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思想,对医学所有课程进行了全面审查、评价和鉴定,删繁就简,推陈出新;增加了最有实用价值和应该掌握课程所占的比重;压缩了必修课的门数和学时,缩短了可有可无的课程,取消了根本用不上的课程。

(二)加强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工具和载体。根据课程体系的改革,改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状况,重新改革教材内容,以强化基础、注重实践、特色鲜明为原则,建立一套“必需、够用”又能体现现代医学理论体系的完整性的教材。

(三)优化课程设置

根据医学科学的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趋势,进行了医学基础课、临床专业课教学内容改革。合并《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为《人体结构与功能》;把《微生物学》、《寄生虫学》、《免疫学》整合为《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这种整合不是简单压缩学时的拼盘,而是从高职高专医学专业所需要的知识出发,将人体的结构和功能有机地组织在一起。课程内容强调紧密联系临床实践的需要,帮助学生了解人体正常结构和功能,发生异常结构和功能变化的原因以及发生变化后的机体反应,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打好基础。

(四)改变教学手段

1.充分发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教学手段上,应根据课程本身的特点和需要以及学生今后的发展,灵活地采用各种手段。像难度较大、必须掌握理解的内容,由教师循循善诱、深入浅出地讲解外,还可采用幻灯、录像、投影、多媒体甚至远程教学等手段。实践证实,采用这些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形象、直观的内容直接输注于学生的头脑中。

2.护理专业个别课程采用理论讲授与专家座谈相结合为帮助学生认识护理学的丰富内涵,深刻理解“人是一个整体”的概念,新的课程体系中,新开的《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课程,整合了护理美学、社会学、人际沟通、评判性思维等内容,是对护生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创新。另外,本门课的授课方式也打破了传统的课堂纯理论教学,而是创新性的从各大医院请来临床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进行专题讲座,使理论和临床实践得到了有机的结合。

3.采取集体备课制度为更好的体现“合作、探究、创新”和以人为本的精神,促进教学相长,更好的落实课改要求,教研室采用集体备课制度。集体备课由教研室全体教师参加,每学期至少集体备课4次,由教研室主任根据教学内容做出相应安排。主讲教师应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认真书写教案,宣讲时做到简明扼要,重点突出,系统规范,条理分明,讲解清楚。参加集体备课的教师应阅读主讲教师教案,并对教案及主讲教师的宣讲提出意见和建议,做出评价。主讲教师和其他教师均应认真对待集体备课活动,做到准备充分,发言积极,以达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集体备课情况列入教师教学档案。

(五)坚持“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提出“四位一体化”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能力与素质一体化、教室与实训室一体化、学校与医院一体化的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体现医学专科教育特色。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同时提高学校教育对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

三、学院加大投入,建设实验实训基地,改革实践教学

传统教育的弊端之一是忽视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创新意识薄弱。为彻底改变这一面貌,我院在继承传统实验教学,重视基础理论和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加强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建设医学专业实验室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加大投入,购置和完善了医学专业的相关实验室。包括:护基实验室6个、 ICU病房1个,内科实验室1个,外科实验室(含手术室)1个,机能实验室1个,母婴实验室1个,设备齐全,有多功能(心肺复苏,心电监护)模型人、呼吸机、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除颤仪、洗胃机、吸痰机等。示教室4个,其中护理一体化实验室设有护士站、床头呼叫系统、模拟病房内有中心供氧和负压吸引装置。检验专业实验室7个,包括微生物检验实验室1个、临床检验基础实验室1个、免疫学检验实验室1个、生物化学检验实验室1个、分子生物学检验实验室1个,基础化学实验室1个及显微镜互动实验室1个(35台互动显微镜),配有奥林巴斯BX41显微镜65台,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PCR扩增仪、凝胶成像系统、尿液分析仪、电解质分析仪、半自动生化分析仪、血凝仪、酶标仪、自动洗板机、超净工作台、生物安全柜、立式高压蒸汽灭菌器等大型设备仪器,共学生实验实训使用。

(二)建立相应的综台性实验室促进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 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学院将生理学、病理学和药理学三个学科的实验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创建跨学科、多层次的机能综台实验室,以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智能,缩短学时,促进教师的知识更新和朝着一专多能发展。

(三)改变实验教学内容陈旧、方法单调的状况

医学专业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因此在授课过程采用教师示范—反复练习—学生回示的方法,安排大量时间增加技能学生操作课时、强化技能考核、模拟临床真人操作。

(四)建立以能力为本位的实践性教学体系

将专业课程中的实验分为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充分体现专科教学的先进性和时代性。另外,增加实验课时的比例、开设第二课堂、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参与实验准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此,学院采取中午、晚间和双休日开放实验室,让学生有机会勤加练习并灵活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验证和探讨。

(五)改革传统的实验考核制度,建立新的评价体系

医学专业的专业课程的考核都包括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两部分。理论考核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平时成绩包括上课的出勤情况、提问情况、学习的态度和技能的熟练情况及书写实验报告情况等,占总成绩的10%,期末成绩就是对课程的整体掌握情况,采取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占总成绩的60%,技能考核采取学期末学生抽签法,学生在公平、公正的原则下从本门课所要求掌握的多个技能操作中抽取一个进行考核。教研室按技能考核的项目数将老师分组进行考核,考核采取统一的打分制最终给出学生的技能操作成绩,占总成绩的30%。另外,学院为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建立教学质量评价监控机构和专门督导机构,制定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对专业课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加强涉外医学人才(护理人才)培养,开拓国际人才市场

学院积极把握护理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开阔眼界,面向国际更广阔的人才市场,学院先后与英国、菲律宾的高等院校、光华护士基金建立了广泛合作和交流。目前已有3名教师曾赴菲律宾远东大学、1名教师赴英国诺丁汉大学学习国外护理的教育和发展、2名学生曾赴英国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几年来,学院医学专业的教学改革和课程体系的构建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教学改革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仍需广大师生经过较长的时间实践过程的检验,我们将在以后的医学教育教学改革中积极探索、不断总结和改进,使以后的课程改革日趋成熟。

参考文献:

1. 黄智芬.高等医学教育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研究思路[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04):13-14

2. 高爱国.21世纪初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教学改革趋势[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0,4

3. 魏道祥,梁兆敏,史震.高等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探讨和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2002,10(1):14-15

4. 马育倩,张峰.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5,7(3):93-96

5. 袁太宁.对当代高校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08,16(2):201-202

6. 邹继华,周郁秋,胡凤春等.高等护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调查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4,4(2):17

推荐访问:略论 教学改革 医学 高职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