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机械效率课件8篇

机械效率课件1一个滑轮组经过改进提高了机械效率,把同一个物体匀速升高同样的高度,那么改进后和改进前相比较,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做的有用功减少B做的总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机械效率课件8篇,供大家参考。

机械效率课件8篇

机械效率课件篇1

1一个滑轮组经过改进提高了机械效率,把同一个物体匀速升高同样的高度,那么改进后和改进前相比较,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做的有用功减少 B做的总功减少

C,做的额外功减少 D,所用拉力减少

2、在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对于钩码提升的高度h和弹簧秤移动的距离s,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

A、h和s 都由尺测出

B、只需要用尺测出h,对于已经组合好的滑轮组s可由h算出来

C、h和s 都不需要用尺测出具体数值,对于已经组合好的。滑轮组,h和s 的比值是可以知道的,而知道这个比值,再结合测得的G、F就可以算出η

D、h和s 都不需要用尺测出具体数值,对于已经组合好的滑轮组,h=s,而知道这个关系再结合测得的G、F就可以算出η

3、有甲、乙两辆车物重相等的汽车,正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甲车所受阻力是乙车的2倍,乙车的速度是甲车的2倍,则甲、乙两辆汽车在相等时间内做的功之比( )

A、1:1 B、2:1C、1:2 D、4:1

4、一个人将一个重196牛的物体拎到5米高的楼上,如果用定滑轮、动滑轮,将此物体提到同样高的楼上,不计摩擦和动滑轮的物重,对重物做功最少的是( )

A、人拎重物 B、用定滑轮

C、用动滑轮 D、三种情况都一样

5、用两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组成一个滑轮组,绳子的固定端拴在动滑轮上,用此滑轮组提起物重是200牛的物体,如果提起物体所需要的动力是50牛,则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

A、80% B、65% C、60% D、85%

机械效率课件篇2

目 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参与探究斜面机械效率的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

说明与建议

有用功和总功

首先让学生看课本图14.4-1,弄明白三幅画的意思,然后讨论用图中三种不同方法,把100n重的沙子运上三楼,哪种办法最好。学生可能对第二、三两种方法的区别不太理解,可引导学生注意桶的重量与口袋重量的不同。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每种情况需要做的功,引出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

想想议议

这里意在使学生加深了解有用功、额外功的概念。实际使用机械时,人们总是希望额外功少些。杠杆、起重机、电梯等所有机械都有一些是有用功,一些是额外功。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有用功,什么是额外功。

机械效率

为了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引入机械效率这一概念,懂得机械效率的意义,在讲述有用功和额外功之后,应强调指出,使用机械做功,为了工作需要以及不可避免地存在摩擦等原因,额外功是不可避免的。例如用水桶从井里提水,目的是把水提上来,所以提水的功是有用功,提桶的功是额外功,而为了把水提上来,水桶是不可缺少的。额外功是我们不需要的,它白白浪费能量,因此应尽量减小它。使用不同的机械来提起物体,我们希望做的额外功越少越好,或者说,有用功与总功越接近越好。不同机器这方面的差别,通常用有用功在总功中占的百分比来表示,叫做机械效率,给出机械效率的公式。一台机器所做的有用功与总功越接近,这台机器的机械效率就越高。

课本列举了一个计算机械效率的例题,意在练习机械效率公式的应用,使学生加深认识有用功和总功的概念。

最后指出,提高机械效率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可以减少能耗,降低生产成本,应对这个问题重视。还可以让学生议议:除了用机械做功有个效率问题外,干别的事情有没有效率问题,在更广阔的背景下对效率问题有个初步观念。

探究 斜面的机械效率

这个探究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习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通过探究加深对机械效率的理解,摩擦是影响机械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利用斜面也可以省力。

教师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后,要让学生独立完成探究过程。同时还可用粗糙程度不同的斜面,进一步探究摩擦对机械效率的影响。

动手动脑学物理

1.有用功是14400j,总功是24000j,机械效率是60%,起重机提升装货物用的容器所做的功、各部件之间的摩擦做功等都是额外功。

2.略。

3.提高机械效率的主要办法是:改进机械的结构,例如提水时用容积较大而重量较轻的水桶等;按规程进行保养、合理使用以减小摩擦。

机械效率课件篇3

《机械效率》教学反思

学生在学习简单机械及功的有关内容后展开对本节的学习,由于机械效率概念涉及到“总功”、“有用功”、“额外功”等概念,而功的概念本身又比较抽象,因而要区分并理解这些概念,对初中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要能轻松自如地解决有关机械效率的问题,关键是真正弄清有关概念,并能正确地加以区分,所以本教学设计以及实际教学中在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理解上花的时间比较多。同时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途径与实际生产生活联系紧密,在实际教学中本设计通过小组实验及多媒体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分析。

利用挑山工拾级而上挑食品的情景图片,让学生在感性的环境中分析有用的与无用的事件为下面有用功、无用功及总功的得出及理解做好铺垫同时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学习任务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指引方向使自主学习有的放矢。

在实验设计阶段不同的小组发表自己的意见利用实物投影进行交流展示,并对自己设计的不当之处进行了矫正,许多实验中的细节问题得以体现与解决,对如何提高实际生产生活中的机械效率等问题亦有了更好的理解,明确了机械效率在实际中的意义。

机械效率课件篇4

机械效率说课课件

机械效率说课课件

一、说教材:

《机械效率》是沪科版初二教材第九章的第五节,前有简单机械、功、功率,后有机械能,介于力和能量板块之间,是中考考点内容。主要包括: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机械效率的概念和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它既是前面的知识的延伸,又是功的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广泛的应用,它对学生学习和理解热机的效率等能量的利用率和转化率等起积极作用。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提高机械效率对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和节能减排起着重要的意义。

二、说学生:

1、学生已有一定的探究经验和方法;

2、学生对杠杆、滑轮、斜面等机械有一定的认识;

3、对功和功率的概念刚刚认识;

4、学生可能把机械效率和功率、做功的多少、省力等问题混淆;

5、同时对什么是有用功、什么是额外功、什么是总功,没办法确定,特别是对有用功的理解出现偏差。

三、教学目标、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能结合实例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②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会用有关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③知道机械效率总小于1,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索使用机械能不能省功;

②通过实验与讨论,认识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③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收集实验数据从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

②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尊重实验事实和科学态度;

③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实际意义,从而增强节约能源意识。

(二)重点难点

1、重点: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机械效率概念教学和对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探究;

2、难点:在实例中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确定,对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的理解。

四、说教法与学法:

教师:讲授法、例举法;学生:实验探究、问题讨论法。师设置情景和问题,生自主探究,讨论交流,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组织好学生自主探究和讨论活动,寓教于乐,学生在做中学,体验探究的乐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少做额外功,多做有用功,提高课堂效率,构建理想课堂。

五、说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采取情景与问题导入。

1、媒体展示

2、问题将物体匀速提上去的各种方法方法中,哪些是有用的功,哪些是没有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从而引出机械的三种功?

(我认为导入是为新课服务的,既要有激趣性,又要有实用性。媒体展示增添刺激强度,设疑可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二)新课学习:

1、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机械效率的概念的教学:

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揭示:

①媒体展示(滑轮组提升物体的情景)

②用机械做功间接完成任务为什么要多做功?

③这部分功对完成任务有用吗?不做行吗?

④揭示: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

(利用媒体的形象性和直观性,感知使用机械完成任务,因克服机械自重和机械摩擦要做一部分功,对直接完成任务无用,但不做不行,顺理成章的理解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强化:

例举:举生活中的例子以便在实例中找出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①任务是什么?②直接完成任务做的功是什么?

②有用功多好还是少好? ②额外功是多好还是少好?③用用功和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③公式:η=W有用/W总×100%

④讨论:η的取值范围-------总小于1

机械效率的强化:出示一些常见的机械的机械效率做为了解,知道使用任何机械,机械效率都小于1

2、探究讨论:用滑轮组提升物体的机械效率与什么因素有关?

通过例题,及对例题的变形讨论得出结论,额外功一定时,增大有用功能够提高机械效率。并让学生讨论,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机械效率是否相同,从理论上来验证,有用功相同是额外功越少,机械效率越高。

最后讨论能够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虽然没有通过动手实验去探究,但我认为用这种方法相当于间接的做了实验一样可以使学生明白并理解机械效率与什么因素有关。

(三)巩固练习

出示习题让学生思考后回答,对本节内容学生掌握情况进行检测。

(四)小结,让学生说出本节课都学到了哪些的知识,有哪些的收获,最后对本课内容进行整理。

机械效率课件篇5

(一)教材: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

(二)教学要求

(l)知道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2)知道什么叫机械效率,知道计算公式。知道械效率总小于1。

(3)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和主要方法。

(三)教具

滑轮、钩码、线、弹簧秤、铁架台、刻度尺。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功的原理是什么?

2.演示(按图1装置)并提问。

用图1的滑轮来提升重5牛的物体,应用功的原理求在细绳端需要加多大的拉力?(动滑轮重忽略不计)

要求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笔记本上演算,教师讲评并给出正确解答。

二、进行新课

1.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1)演示实验

用弹簧秤匀速拉动绳端,使重物G升高。从弹簧秤读出拉力F的值,用刻度尺测出重物提升的高度h和弹簧秤移动的距离s。以下边讲边板书:

“实验数值G=5牛,h=0.5米,F=3牛,s=1米。

弹簧秤的拉力(动力)对动滑轮做的功:W动=F・s=3牛×1米=3焦,

提高重物,动滑轮克服阻力做的功:W阻=G・h=5牛×0.5米=2.5焦”

(2)提问:由实验可以看到W动>W阻,这是为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前面研究简单机械和功的原理时,我们没有考虑摩擦,没有考虑使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时动滑轮本身重等因素,是理想情况。实际上,我们用动滑轮等简单机械提升重物时,由于要克服摩擦以及不得不把动滑轮一起提升,这时我们用的力(动力)就比没有摩擦时要大(该实验中,理想情况下拉力是2.5牛,而实际的拉力是3牛)。做的功要比没有摩擦时大一些(该实验中,不考虑摩擦时动力做的功是2.5焦,而实际动力对滑轮做的功是3焦)。

(3)总结并边讲边板书

①在用动滑轮提高重物的实验中,用来提高物体的功对我们是有用的,是必须做的。

板书:“1.有用功(W有用):利用机械工作时对人们有用的功叫有用功”(注意,本节标题暂不出)

问:本实验中的有用功是多少?答:W有=G・h=5牛×0.5米=2.5焦。

②本实验中,用来克服摩擦做的功、把动滑轮提升0.5米做的功对我们没有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这种功叫额外功。使用任何机械做额外功是不可避免的。

板书:“2.额外功(W额外):对人们没有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做额外功”

③本实验中,有用功加额外功是总共做的功,叫总功。

板书:“3.总功(W总):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叫总功”

问:本实验中总功W总=?

答:W总=F・s=F・2h=3牛×1米=3焦。

问:本实验中做的额外功是多少?

答:W额外=W总-W有用=3焦-2.5焦=0.5焦。

机械效率课件篇6

机械效率是什么

在讲机械效率之前首先要认识三种功:拉力或者动力做的功称为总功;在机械操作过程难免要克服摩擦力做功或对完成操作目的没用的功叫做额外功;为完成操作目的"所做的功叫做有用功。而机械效率是指机械在稳定运转时,机械的输出功(有用功量)与输入功(动力功量)的百分比。

机械效率课件篇7

⑴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⑵理解机械效率,会用机械效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会测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⑶知道机械效率总小于1,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和意义。 ⑷经历测算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过程,学习测算简单机械效率的方法。 ⑸通过学习

2.教材说明

本节主要内容有: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机械效率的概念和测算,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和意义。

机械效率是在简单机械、功和功率等基础知识上构建起来的新概念,既是前面这些知识的延伸,又是后面学习热机效率等概念的基础。它和功率一样,也是反映机械做功性能的重要物理量,在生活和生产中有着非常实际的价值和意义。建设高效率、低消耗的节约型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念,是学生必备的科学素质。

本节教材的编写思路:首先通过

组织学生参与

3.教学建议

本节课可以开门见山直接引入:现代社会是讲求效率的节约型社会,时时处处都要讲究提高效率。我们使用机械也要讲效率。那么,什么是机械效率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什么是有用功与额外功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为了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便于学生分析,可用多媒体展示滑轮组提升重物和挖掘机挖掘泥土的场景,让学生如同身临其境。并引导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⑴在这两个情景中,力对哪些物体做了功?

⑵哪些功是我们为了达到特定目的必须要做的功?

⑶哪些功是我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学生经过思考、讨论,可以答出:

⑴对于教材图13-16a,拉力对滑轮组做功时,拉力对重物、动滑轮、绳子以及克服各部分之间的摩擦力都做了功;其中,提升重物做的功是我们需要的功,对动滑轮、绳子以及克服摩擦所做的功是我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⑵对于教材图13-16b:挖掘机对泥土、挖斗以及克服各部件之间的摩擦力都做了功;其中,提升泥土所做的功是我们需要的功,对挖斗以及克服摩擦所做的功是我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给出提升物体时,

额外功(W额外):克服机械自身的重力和摩擦力所做的功。

总功(W总):有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即W总=W有用+W额外。

然后向学生指出:在实际用机械做功时,总功也等于动力对机械做的功。

为了检验学习效果,可让学生分析下列情况中的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并说明这样分析的理由:

⑴用桶从井中提水。(答:目的是把水提上来,所以提升水做的功是有用功,对水桶做的功是额外功,对水和水桶做的功是总功。)

⑵桶掉到井里,把桶从井中捞起。(答:目的是把水桶捞上来,所以对水桶做的功是有用功,对水做的功是额外功,对水桶和水做的功是总功。)

⑶用水桶把水提到楼上去。(答:目的是把水提到楼上,所以对水做的功是有用功,对水桶和人所做的功是额外功,对水、水桶和人做的功是总功。)

什么是机械效率

可用下面的问题引出机械效率的定义:

(1)当你用水桶提水时,有两只大小相同的水桶可供选择,一只是轻质塑料桶,另一只是厚铁皮桶,你选择哪一只水桶?为什么?(答:选择轻质塑料水桶,因为提同样多的水,用塑料桶需要做的额外功较少。)

(2)当你用动滑轮提升一只箱子时,你希望选用什么样的滑轮?为什么?(答:希望选择一只又轻巧又坚固的动滑轮,因为这样可以减少额外功。)

通过这两题的回答,要使学生意识到:我们在使用机械做功时,额外功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总希望做的额外功越少越好,也就是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越大越好。至此,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机械效率的定义和公式。

为了加深对机械效率的理解,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1)机械效率的高低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什么?(答: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比例的高低。)

(2)机械效率的单位是什么?(答:机械效率是两个功(W有用、W总)的比值,没有单位。)

(3)为什么机械效率总小于1?能不能等于1?(使用机械做功时,一般情况下,不可避免地要做一部分额外功,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但理想情况下,即不考虑机械自身的重力,不考虑摩擦时,机械效率可等于1,这种机械称为理想机械。) 此时可增加一道有关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计算题,通过计算,一帮助学生从具体应用中理解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感受机械效率的意义;二熟悉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找到解答此类问题关键,为下面测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做好知识上的准备;三可规范学生解答物理计算题的格式。

例题:如图13-6所示,建筑工人用滑轮组提升重为220N的泥桶,动滑轮重为20N,不计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及绳重。如果工人将绳子匀速向上拉了6m,则泥桶上升了多少?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已知:G桶=220N,G动滑轮=20N,s=6m,n=3

求:h,η

解:泥桶上升的高度:。

工人对泥桶做的有用功:W有用=G桶h=220N×2m=440J。

工人对动滑轮做的额外功:W额外=G动滑轮h=20N×2m=40J。

所以总功:W总=W有用+W额外=440J+40J=480J。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答:泥桶上升了2m,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91.7%。

活动2 测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教材安排

(1)滑轮组工作中的有用功怎样计算?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答:W有用=G桶h,要测量物重G和物体上升的高度h。)

(2)滑轮组的额外功是怎样产生的,是否便于测量?(答:克服绳重、滑轮的摩擦、动滑轮的重力所做的"功都是额外功;显然,这些额外功很难直接测量。)

(3)因为滑轮组的额外功不便直接测量,所以,用有用功和额外功之和求总功不方便。那么,还有其他简便的方法测算总功吗?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答:有。测出绳端的拉力F和拉力移动的距离s,根据W总=Fs计算出总功。)

(4)为了求出滑轮组的有用功和总功,进而测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除滑轮组外,实验中还需要哪些器材?(答: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边演示边讲解做好实验的注意事项:

(1)钩码上升的高度h,可用竖直放置在钩码旁的刻度尺读出,以钩码的下端为标准读数。

(2)拉力F的大小由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读出,要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弹簧不要和外壳摩擦。

(3)测量细绳自由端通过的距离s时,可事先在细绳自由端上作一如何提高机械效率1标记,再拉弹簧测力计,用滑轮组提升重物。用刻度尺量出钩码上升的高度后,再量出细绳标记移动的距离,就是细绳自由端通过的距离s。

该实验从组装滑轮组到测出各个量,要进行的活动和记录的数据都比较多,教师要加强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引导。

学生实验完毕,汇报实验结果,他们会发现:同一个滑轮组,在提升不同的重物时,其机械效率是不同的。这是因为在提升重物时,物体越重,所做的有用功越多,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就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在此基础上,可以让学生继续思考:还有什么因素会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什么?(答:动滑轮的重会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动滑轮越重,额外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就越大,机械效率越低;滑轮自身部件的摩擦也会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对于程度比较好的学生,还可以提出以下讨论题:

(1)在以上实验中,还有其他方法测出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吗?(答:有。数出承担重物的绳子股数n,则绳子自由端通过的距离s=nh,h为重物上升的高度。)

(2)如果不测出物体上升的高度h和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还能不能计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答:能。因为s=nh,则机械效率。)

最后,可以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一些设备的效率,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一些主要方法,培养学生合理改进机械、提高效率的意识。还可以将此问题进一步升华,谈谈工作和经济建

设中的效率问题,培养学生科学发展观。

机械效率课件篇8

问:根据以上实验,你能算出有用功在总功中占的百分比吗?

学生演算,答出计算过程和结果。

答:83.3%。

教师小结并板书:“4.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板书:补写本节标题:“三、机械效率”

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

教师指出:表示机械效率的字母的读音。机械效率用百分数表示,没有单位。

问:某起重机的机械效率是70%,它表示什么意思?

答:使用起重机提升重物时所做的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是70%,也可以说有用功在总功中占有70%,另30%做的。是额外功。

3.提高机械效率

阅读课本提高机械效率一段,小结要点,指出采取减小额外功是提高机械效率的有效方法。

三、巩固练习

例题:用图2所示滑轮组把重600牛的货物匀速提高2米,所用的拉力是375牛,求总功、有用功和这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要求学生板演,教师讲评。

教师小结:解答这类问题首先要认真审题,弄清已知条件。其次要注意,用滑轮组提起货物的高度与人把绳子末端拉下的距离之间的关系。还要分清总功和有用功。总功是人利用滑轮提升货物时总共做的功,也就是人拉绳子的力做的功(或说动力对滑轮组做的功),计算时,功(W总)=拉力(F)×绳端所通过的距离(s)。有用功是指滑轮组克服货物所受重力竖直升高所做的功,计算时,有用功(W有用)=F・s。因为货物匀速上升,所以滑轮对货物拉力的大小等于货物重,即F=G。货物提升的高度s用字母h表示(要与动力通过的距离s加以区分)。所以,有用功(W有用)=货物重(G)×货物提升ツ高度(h)。

应该指出,在涉及机械效率问题时,功的原理也是适用的。这时动力所做的功等于机械克服阻力所做的功《·》。使用机械时仍不省功,而且还要不可避免地做额外功。

四、布置作业 :1.课本章后习题8,要求计算出总功、有用功、机械效率。根据计算结果答出哪些说法正确。

2.预习课本实验: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推荐访问:机械效率 课件 机械效率课件ppt 机械效率课件免费 机械效率课件一等奖 机械效率课件道客巴巴 机械效率教学课件 机械效率优质课课件 机械效率讲课 机械效率讲义 机械效率课程讲解 机械效率教学视频优质示范课